我们单位有个传统,刚分来的学生要进行为期3个月的工班体能锻炼。我被分配到钢筋班,每天拖钢筋扎钢筋笼,累得筋疲力尽。
可也就是在此期间,我接触到了测量工作——有时,我们要协助技术人员在工地放线测量。看着技术人员摆弄着金贵的测量仪器,我的心里好生羡慕!
后来,我听说,测量工作在工程建设中,就好比汽车的方向盘。方向盘指的方向对,工程才能不出偏差。比如在铁路隧道中,隧道在哪儿开挖,走向如何把握,双向开挖的隧道能否“无缝对接”等,都必须靠精准的数据说话。
一下子,我对测量工作产生了兴趣。没想到,看上去简简单单的比比划划、测测算算,竟然那么重要!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做测量工作!一定要在测量上作出点名堂来!
不知道是不是领导看透了我的心思,反正,后来我就真的被分配去做测量工作了。
正式进入精密测量行业后,我发现,自己对测量仪器的使用、测量知识的系统掌握、现场测量技术难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有着先天的缺陷和明显的不足。
为了尽快掌握测量仪器,每天下班后,我都把水准仪抱到办公室,利用地面、椅子、桌子形成高差,用钢卷尺将高差量出来,然后用水准仪去测。我相信,熟能生巧,把技能变成本能,练到“人机合一”的境界,自然就会有工作的高效率。
经过一次又一次反复操作,我慢慢找到了手感,也对仪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与掌控,最后,我真的练到了信手拈来也能准确无误!
技能最怕生疏!所以直到今天,我都一直保持着这个自我训练的习惯,在工作之余,经常背着仪器随时随地反复练习。
必须不断学习,只有学习才能进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一直站在专业的前沿。
英语是我的弱项。刚接触到进口的高级测量仪器时,我真的傻眼了:看不懂,更别说操作了!
没办法,只能采取最笨的方法——先对照说明书,然后查字典,弄明白每一个操作界面上英语单词的意思,把英文和译文都抄在一个小本子上,揣在兜里,只要有时间就背着仪器出去练习:对中、整平、观测、记录……一遍又一遍,有时一练就是几个小时。虽然很枯燥很无聊,但是天长日久,当把这些仪器精熟于心、烂熟于手的时候,就好像这些仪器已经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闭着眼睛都不会操作错!这时,心里就觉得,当初,即使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为弥补理论与知识上的欠缺,我买来《控制测量学》、《测量学》等专业书籍自学,并参加了成人高考,被石家庄铁道学院交通土木工程系交通土建工程专业录取。通过系统学习,不管是电子精密水准仪、光学精密水准仪、全球定位GPS……我都能熟练操作,而且还能对这些精密仪器进行常规检校。
参加工作十五年来,我从不看电视、不玩游戏,因为舍不得那些时间。有时野外一天工作下来,疲惫不堪,可我还是要坚持看会儿书。必须不断学习,只有学习才能进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一直站在专业的前沿。
至今,我先后参与了30多条铁路、公路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线路复测、工程精测工作。在武广客专浏阳河隧道施工中,使用普通陀螺经纬仪、铅锤仪联合定向的简便方法,我成功解决了浏阳河隧道3#竖井长距离开挖正洞高精度贯通的施工测量难题,提高了横向贯通精度,节约测量成本40余万元。这项成果被命名为“竖井定向测量系统应用技术”,并获得了2010年全国第三届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现在已被广泛应用。要是不学习、不钻研,哪能取得这样的成果?
伤口沾水感染,痛得我彻夜难眠,只能用白酒暂时消炎,第二天,照常起来工作。
干一行,钻一行,更要爱一行。我和同事们总结说:偶尔一天在野外,那叫踏青;偶尔几天在野外,那叫旅游;一年365天有300天在野外,那叫“搞测量”。
作为工程施工的先遣部队,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是不用说的;居无定所,住小旅馆、老乡家,甚至是废弃的窝棚,是家常便饭;吃咸菜、啃方便面,甚至饿肚子,饥一顿饱一顿是寻常事。白天外业辛苦一天,吃完晚饭后马上又进行内业整理,复核、计算数据,有时凌晨一两点才能上床躺会儿,第二天照常出发……真是受了许多苦,遭了许多罪。不爱这一行,没有理想,没有甘于奉献的精神,还真干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