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来哀悼你的死/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简单的,你给了/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这沉默的光荣是你鈥︹��"林徽因的弟弟林恒本已考取清华,"七七事变"后毅然投笔从戎,在1941年成都空战中英勇杀敌、壮烈殉国。林徽因含悲写下了这首《哭三弟恒》长诗,今日读来,依然让人感慨万分。
懂得"时代的要求",并义无反顾地给予,并不容易。当年,教育家晏阳初有一番深刻评论:"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鈥樚煜骡�櫍氢�樇易邂�櫍鞣降拿褡逡馐逗凸夜勰睿贾彰挥写蛉胛颐抢习傩盏墓撬枥铩�"正像孙中山所痛斥的,"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因之加重。
"积尸草木深,天地日血流",日寇的野蛮入侵和凌辱,令中华大地山河喋血、生灵涂炭。人们痛彻地感到"乱世做人,简直不是人",深切地懂得"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扛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全国上下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人民的"国家认同""民族意识"已然唤醒。于是,有了"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的感人场面;有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知识出知识"的全民动员;有了"士兵战死,有百姓来抵""丈夫战死,有妻子来抵"的前仆后继。就连日军的战史也这样记载:"共产党地区的所有民众,连妇女、儿童也用竹篓帮助运送手榴弹,我方有的部队因无戒备而突进,被手执大刀的敌人奇袭、包围而陷于苦战。"
抗战期间美国记者史沫特莱问杨虎城:"中国有强大的实力抗击日本吗?"将军答:"我们的力量就在于我们懂得我们必须抗日。"誓死抗战到底,绝不当亡国奴,正是中国人对"时代要求"的坚决回应。每一个中华儿女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与国家危亡盛衰连在一起,将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乃至生命贡献于抗战事业,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亿万人民对国家的高度认同和无畏付出,破解了近代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危局,点亮了走向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精神灯塔。
终点也是新起点。抗战胜利的意义,早已超出战争胜负本身。它不仅意味着,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抗击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而且意味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成为时代精神的象征,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成为国人心中永不倾倒的长城。抗战不需要理由,爱国不需要理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人起身为国家奔忙奋斗,成为时代的价值与行动。
今天,战火的硝烟虽已远去,但沐浴着和平之光的我们可曾想过:新时代对自己有何新要求?我们还能不能像抗日先辈那样以一种"简单的给予"的方式,回应时代要求?平凡岁月,静水流深,虽没有生命之牺牲,但惟有生命之奉献奋斗,构成时代进步的不竭动力。每一个爱国的"我"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方可创造新的历史。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27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