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临近,记者昨日采访发现,不少网友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卖起私房月饼。对此,福州市市场局相关负责人提醒,消费者不要迷信"手工无添加",私人制作的月饼很难保证食品安全,若出现问题,消费者难维权。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句话套用在当下的月饼市场,再贴切不过。一方面,栖身在超市、商场中的礼品月饼,顾客寥寥、异常冷清。另一方面,"私房月饼"却在朋友圈刷屏热卖。"手工调配和烘焙"、"无添加剂,无防腐剂,无色素"等各类吆喝声,此起彼伏。甚至,有商家不惜自摘招牌,伪装成"私房月饼"在网上出售。
在超市、商场中销售的正规军,何以被"私房月饼"逆袭?一是可私人订制"私房月饼",胜在文化味、亲民味更浓。随着反腐的持续推进,淳朴的节日风气日益回归,人们不再为送礼、比阔买月饼,而是更关注月饼的味道、式样和文化内涵。如此情形下,过程可视、口味可控,样式、口味可DIY的"私房月饼",自然更受欢迎。
更重要的是,正规月饼的"自废武功"。穿越的"古董月饼"频现江湖,月饼陷问题不断,添加剂超标屡见不鲜,过度包装、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而这些累积起来,也逐渐磨掉了公众对月饼的信任,换个"庄家"试试的心态逐渐强烈。随着过程可视、花样繁多的"私房月饼",很多人自然会对所谓的"正规局"用脚投票。
可见,"私房月饼"大热背后是月饼厂商"自废武功"。与其说是"私房月饼"将死正规军,不如说是线下的月饼厂商在自己作死。试想,假若月饼厂商能多一点地气,多几种口味和文化内涵,月饼会在超市中的遇冷么? 因此,月饼厂商不能只看"私房月饼"没牌照、没工商许可,更要看到他们的文化味、亲民味。否则,即使是封杀了"私房月饼",订餐APP也会上演一出"黄雀在后"。
对私房月饼来说,在朋友圈大卖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相反,鱼龙混杂,缺乏食品经营许可证是其硬伤。因此,尽快办理各种资格证件,与实体店一样,在配方、用料、价格上接受监管,刻不容缓。当然帮私房月饼要补上无证经营的短板,既需要商家的自觉,更需要监管部门抓铁有痕的管理。监管与时俱进,加强对网上食品的监管,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