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报道说,河南郑州市的邙山生态园内,山沟被建筑垃圾填平,林木遭掩埋。规划建设的生态园,居然沦落成了建筑垃圾的消纳场,让人费解。
邙山生态园被列入《郑州市中长期发展战略提纲》,号称要成为"郑州西北一道巨大的生态绿色屏障"。遗憾的是,墙上的规划没能抵挡住垃圾压境。今年8月,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时就发现了生态园遭渣土侵蚀的问题,据说郑州市也闻风而动进行了整改,但督察组一走,建筑垃圾又卷土重来。可见郑州市监管部门的整改,并没有找到病灶、对症下药。
究其原因,是源头控制和过程监管双失灵鈥斺�數钡厝狈Ρ匾慕ㄖ纱砭俅搿⒊∷A康某鞘欣蟪逵彝唬觳逭�;而在建筑垃圾涌向邙山生态园的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监管缺位,面对质疑装聋作哑,安装了两年之久的渣土车卫星定位系统成了"睁眼瞎"。要是源头控制和过程监管这两方面得不到切实加强,任何整改都只能沦为走过场。
是谁在违规倾倒?为何监管部门半年多都没制止?监控渣土车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咋成了"睁眼瞎"?接下来,这些都要查清楚。在此基础上,当地应尽快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调查,加大对渣土车违规倾倒建筑垃圾现象的惩处力度,强化相关职能部门的日常监管,对不作为或乱作为予以严惩。
当然,源头上有效消减建筑垃圾是治本之策。有数据显示,2013年郑州市区产生的建筑垃圾就达到了1亿吨,而且绝对量每年都在快速增加。海量的城市垃圾总要有个去处,如若不进行有效的消减,再严厉的管制都是被动的。其实,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完全可以变废为宝。有关方面在严管的同时,更要着眼长远,在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做更多、更扎实的工作。从源头上让更多的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当然也就减少了其对生态空间的侵扰与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