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大三女生程小纯猜到了开头,没有猜到结尾。6月7日晚,江苏高考语文考试结束的当晚,南京师范大学大三女生程某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文章《人生如路,快上车吧》,被冠以"今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在微信疯传,之后还被个别媒体转发。直到6月14日中午,这条乌龙才因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回应而尘埃落定。
本报昨日发表文章,提出"不要炒作高考状元,也不要炒作满分作文"。这次对假高考满分作文的炒作,暴露我们很多人在对教育问题高度关注的同时,严重缺乏基本的教育常识。只要有基本的高考常识,就会知道这是一篇假冒的"高考满分作文",一篇明显是假冒的高考满分作文,却被疯传,还有媒体"热捧",只能说明为了热炒博眼球,很多人已经陷入群体无意识。近年来诸多被媒体炒作的教育话题,不少就是因缺乏基本的教育常识,离开教育常识来讨论教育问题,除制造混乱与焦虑外,毫无意义。
这篇所谓"高考满分作文",6月7日晚上就出现在网上,即便加以满分作文的标题,只要阅读者、传播者看一下发布时间,就知道这是"假作",不会"信以为真"。因为这个时候,高考阅卷根本没有进行,怎么可能就有了被评为满分的作文?而即便就是这篇满分作文被热传的6月14日,也是不可能有什么满分作文流出的,因为这时阅卷刚刚开始,阅卷信息不会从阅卷处传出。
撰写发布假满分作文的自媒体作者,虽然是"始作俑者",但这篇假满分作文获得如此高的转载、传播,根本原因还是阅读者和传播者对基本常识的漠视。或者"满分作文"的作者自己也没想到,明明是一条带有恶搞性质的游戏之作,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信以为真呢?
这也是我国近年来出现越来越多教育假新闻的原因。任何一个发布在朋友圈的信息,可能连一个可靠的信源都没有,就仅凭一名家长说,一名老师说,或一名学生说,就弄出一个"大新闻",但事实却可能根本不存在。还有一些人把教育段子当成事实,就此大发议论。近年来,围绕各地高考录取,各公众号、媒体都拿录取分数说事,比如,北京、上海的高考重点大学录取分数比其他省低几十分,北京"学渣"也可进北大、清华,说得煞有介事。其实,录取分数根本不能说明公平问题,因为各地的高考考题难易程度不同,包括分值也不同。上海往年的高考总分只有600分,新高考改革后总分也只有660分。上海和北京的重点大学录取率比其他地区高,录取率才能反映高考录取公平,而在北京和上海,高考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必须十分优秀的学生才能考进北大、清华、复旦、交大鈥斺�斢械鞑橄允荆虾Q难б笛沽υ谌亲罡叩摹�
我国社会充满着教育焦虑与高考焦虑,而缺乏理性和教育常识的关注、讨论教育问题,非但无助于缓减焦虑,还会制造焦虑。虽然大家都在谈论高考问题和教育问题,但有很多人对基本的教育制度和规则都不了解。比如,对于高考试卷恢复全国统一命题,就有很多人说这会促进高考公平,并把这一做法理解为,全国用统一一张卷的分数来录取。其实,恢复全国统一命题,只是统一命题,不是全国一张试卷,只是试卷改为全国统一命题,录取还是在本省范围内按招生计划录取。那些认为全国一张卷统一按一个分数标准录取就是"最大公平"的人,可能不会想到我国各地巨大的教育差距,如果所有省的考生统一确定录取分数线,全国可能会有一半省份将没有一名学生被北大录取。
公众关注教育问题,教育问题引发社会热议十分正常,但是,只有理性的关注,才能推进教育进步,缓减社会教育焦虑。为博眼球、求关注而不顾教育常识炒作教育话题,只会让教育问题变得更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