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高校校名更替引发社会关注。新闻之一为近期唐山学院申请更名为"唐山交通学院"的消息引发西南交通大学师生不满,两所高校学生在社交网站上展开"对战"。新闻之二为教育部近期公布2017年度申报设置列入专家考察高等学校名单,共有46所高校拟更名。
根据教育部网站提供的数据,2012鈥�2017年间,中国有超过200所高校更换了校名,其中2012年正式批准的有30所,2013年共有51所,2014年共有36所,2015年共有72所,2017年列入专家考察的高校共有46所。
我国高校更名,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类是专科升本科更名,这类更名伴随专升本得到批准;一类是独立院校与母体学校脱钩转设为完全独立的民办学校更名,这类更名伴随独立学校转设,不再在校名中用母体学校校名;还有一类是从学院更名为大学,或者在校名中加上时髦的文理、科技、理工、交通等词汇。这三类更名中,只有独立学校与母体学校脱离更名没有多大异议。
对于高校更名,舆论一直有质疑,认为这是高校不安于定位,不重视内涵发展,追求"高大上",可是面对质疑,高校更名热情丝毫不减。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学校的举办者(地方政府)和办学者,都把能顺利提升层次、更名为大学,视为教育主管部门对办学的认可(更名评议由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进行),并都认为更名成功后,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迎合社会功利的教育观,我国社会舆论也存在大学比学院好这样的认识,有的高校,从学院更名为大学,就很快收获招生"红利",在招生时录取批次提前,考生报考增多。
因此,要遏制盲目的更名,就必须治理"更名需求"。首先,教育部门要叫停不合理、不必要的高校更名。教育部已经注意到高校更名存在的问题,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坚决纠正部分高等学校贪大求全,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科性发展的倾向,引导存量高等学校把精力和资源用于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与内涵发展上来。要让"坚决纠正"起到作用,有必要借鉴针对师范院校更名的做法鈥斺�斀逃棵魅饭娑ǎ�"十三五"期间我国181所师范院校一律不更名、不脱帽鈥斺�斆魅方型6懒⒃盒W柚狻⒉槐匾母酪椤�
其次,高校更名不能仅由学校行政主导,必须广泛听取师生、校友意见。更名是学校办学的一件大事,发达国家大学更名,必须在校内外征求师生、校友意见,得到教授委员会、学生会的同意,再通过学校理事会的审议。在我国高校更名中,曾发生校友强烈反对而执意进行更名的(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期的985、211建设时期),更名对学校的传统品牌产生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入选"双一流"的大学,已很少更名,地方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则变为更名的主体,这些学校的更名,带有比较功利的因素,也容易引发学校间的矛盾、冲突。
再次,要积极推进对高等教育的专业评价,改变按学校层次、类型配置教育资源的作法,不要在配置教育资源时,让大学比学院高人一等,让本科比专科高人一等,而是注重各类学校的平等竞争,如此方能引导学校高校安于自己定位,把精力用到内涵发展上,而不是追求上层次、上规模、改校名。这也会引导社会转变功利的教育观,不以校名的"颜值"选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