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媒体中广泛传播的相关图片和音视频,很多人第一次直观感受到这一技术在抗震减灾中的重大价值。
地震预警是"何方神圣"?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测、预报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预测、预报是指在地震发生前对地震发生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发布,但目前仍是世界性难题,成功的多属个例;地震预警则是在地震发生后,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减小损失。
毫无疑问,在地震波到来前发出警告,哪怕提前争取几秒都生死攸关。研究表明,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减少14%;如果为10秒,人员伤亡减少39%;如果预警时间达到60秒,可使人员伤亡减少95%。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地震预警技术相当靠谱,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上述数据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据报道,我国地震预警成果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新晋网红鈥斺�敶舐降卣鹪ぞ哺橇宋夜卣鹎丝�90%,已成功预警52次破坏性地震。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地震预警系统依旧存在覆盖面小、公众预警意识低、信息发布渠道窄等很多不足。地震预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地震预警监测、预警信息产生、预警信息发布、预警信息接收等几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失灵,都会使预警作用大打折扣。
以长宁地震为例,成都180所学校和110个社区提前61秒收到了预警,但还有很多学校、社区、医院、企业以及重点工程等没有被覆盖,应用范围还远远不够。而且,很多成都市民并不清楚"大喇叭"的预警作用,等倒数结束地震波到达才明白是地震预警,已然错过最佳逃生时机。
事实上,预警系统的刷屏,恰恰说明公众地震预警意识还不够。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坦言,希望今后地震预警不要再上新闻,老百姓收到地震预警都感到很正常,这才是地震预警新常态。依托互联网技术,尽快打通地震预警应用"最后一公里",及时、精准地把预警信息传递给震区每一个需要的人,依旧是当前面临的迫切课题。
观点整理自:《陈广江:打通地震预警应用"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