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力量在理性行为的选择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警察主体产生犯罪行为与其人格发展的不健全即人格缺陷,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人格缺陷是导致警察违法犯罪的潜在原因,一般是指个人在已形成的人格特征中存在着“问题倾向”。譬如:心胸狭窄,容易偏激,导致嫉妒或报复;过分的敏感,容易导致多疑多虑;容易冲动,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弱,缺乏某种意志力;自我调整能力差,容易固执或偏执;强烈的攻击欲望,缺乏克制与宽容;较强的占有欲和支配欲等,这对人行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从已有的警察违法犯罪的案例来看,由人格缺陷所引发的犯罪占警察犯罪的绝对多数。例如:河北霸州的杜书贵,河南禹州民警刘继周等。此外,除了警察自身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人格缺陷外,由于其职业环境的影响,也会发生“二次社会化”,在心理层面出现新的、不同程度的缺陷。这些缺陷很可能使警察无法化解人生发展中心理危机,以至于冲破自身已有的法律道德约束下的自我控制界限,成为违法犯罪的直接力量。
上文三部分对警察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和要素分别进行了详细分析,三者共同构建了一个警察犯罪形成的简单模型,如图2。
从警察犯罪的形成过程及其相关因素来看,警察的违法犯罪与一般社会个体的犯罪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相似与相同点。诱使警察犯罪的最根本因素同样是需求,只是由于职业的原因,在需求的缺乏程度上甚于一般社会个体。原本合理的需求在长期匮乏的状况下变得更强烈甚至发生畸变,又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警察每天都必须接触大量的犯罪和罪犯,长期处于被动学习不良行为的状态,本身潜意识需求易被激发,使得警察犯罪具有易被诱发性。加之警察具有较丰富的法律知识,熟悉执法过程,较常人更了解法律体制中的漏洞,同时,其熟练的业务知识技能,使得其犯罪手段更加高明,反侦查性更强,犯罪行为更加隐蔽。虽然警察犯罪比同种性质的普通公民的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要严重的多,目前也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重视,但其一定的诱发原因是我国现行体制缺陷——利益分配不公平,这一重要原因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改观。所以笔者的观点是在社会大环境暂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要有效抑制警察犯罪必须从警察自身寻求出路,可以通过教育等手段提升警察的心理素质,强化警察对自身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对自身执法犯法的羞耻感和罪恶感,提高个体心理控制能力,抵制自身不良需求的诱惑,抑制内部推力形成犯罪动机,使警察像绝缘体一样排斥犯罪。当然,光凭警察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应该关心警察的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合理需要,尽量消除激发犯罪的诱惑源。公众也应该理解和支持警察的工作,给广大警察以精神鼓励。此外,政府还应该改革相关体制,在法律、制度等层面加大约束力度,形成有力的警察犯罪的外部遏制体系。双管齐下,有效遏制和预防警察犯罪的目标才能实现。
[1]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 刘邦惠主编.犯罪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3] 王凯,蔡根女主编.管理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 刘援朝.对警察违法犯罪心理形成因素的分析[J].贵州: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第16卷.
[5] 商磊.组织与人格[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 周东平.犯罪学新论[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 潘嘉.警察职务犯罪的生成机制及遏制理论[J].江西: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3期.
[8] 梅传强.论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J].河北:河北法学.2004年第1期.
[9] 戴著辉.我国警察犯罪的特征、原因及惩治对策[J].湖南: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13卷第2期.
①王凯.蔡根女主编.管理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29页.
①刘邦惠主编.犯罪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页.
②刘邦惠主编.犯罪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6页.
①刘援朝.对警察违法犯罪心理形成因素的分析[J].贵州: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