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次用一次党的中央全会专门研究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总结党领导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取得 的成就、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系统阐述坚持和完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 大意义、总体要求、科学内涵、实践途径,是习总书记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重大成果。这个重大成果,从制度形 态上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性贡献。
2、首次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之间的关系
习总书记强调,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 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 事务的能力。《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这段话第一次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之间的内在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国家制度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依据和内核,国家治理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国家制度展开。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同国家治理能力虽然有紧密联系,但又不是一回事,不是国家制度越成熟、国家治理体系越完善,国家治理能力就自然而然地越强。认真落实《决定》要求,努力把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综合素质都提高起来,努力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 人民团体等的管理能力和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整个国家的治理能力才能大幅度提升,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我国制度优势才能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3、首次从 13 个方面凝练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显著优势
《决定》概括的 13 个显著优势,是用"八个能否"来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得出的科学结论。
"8 个能否":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 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 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 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 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4、首次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 "三步走"战略目标
"三步走"战略目标,进一步明确:到建党 100 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 2035 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是党的重要文献中第一次集中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总体目标,充分反映了以习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战略安排。
5、首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起四梁八柱作用的制度明确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
根本制度,是指那些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内容和根本性特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的制度,是 立国的根本。如党的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等。
基本制度,是指那些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框定国家基本形态、规范国家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制度。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等。
重要制度,是指那些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派生的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的主体性制度。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领域的主体性制度。《决定》的这种明确,是对党和国家各方面事业作出的重要制度安排,标志着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更加系统化、整体化、规范化。
6、首次明确党的领导制度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领地位
《决定》提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这个重大概念,把坚持 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 执政水平放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首要位置,突出了党的领导制度在 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领地位,而且首次从 6 个方面阐述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基本要素,从指导思想 到重大观点到具体措施都体现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做 到"两个维护"的要求。这些新概括新规定,抓住了国家制度建 设和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有利于使党的领导制度化、具体 化、规范化,确保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
7、首次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作出重要拓展和深化
《决定》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基本经济制度内 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这段表述,第一次把分配方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基本经济制度范畴,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8、首次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明确为一项根本制度
《决定》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党的重要文献中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党和国家一项根本制度明确下来。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既面临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面对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样、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意识形态领域思潮纷涌的复杂情况,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这样才能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去夺取新时代的新胜利。
《决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明确为党和国家一项根本制度,正是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层面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重大举措, 反映了以习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重视。
9、首次明确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定位
《决定》在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3 个方面的重要任务中, 把"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作为一个独立的方面单列出来并作出制度安排,这在党的重要文献中还是第一次,标志着我们党对长期执政条件下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认识达到一个新境界。
《决定》着眼于增强监督的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党和 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这三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和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