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新一轮医改以来,我国已建成全世界最大、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十三五"期间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十四五"时期,要深入推进医保制度改革,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与此同时,尽管医保制度在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区域待遇不均衡、多元保障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在适应常态化人口流动和异地就医、适应新业态和新经济发展需要还有短板弱项。
"在人口流动以及城镇化日趋加速的背景下,随着异地就医规模的不断增长,医疗资源集中的地区和大医院的虹吸效应会更加明显,这将不利于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以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袁涛说。
对各级医保部门、医疗机构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袁涛强调,医保异地就医的经办管理、基金监管、跨地协同服务等,迫切需要建立不同区域各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的职责分工、转诊标准和转诊程序,以应对越来越多的跨统筹区、跨省就医结算问题。
除了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加快推进医疗资源均衡布局,袁涛还建议,提升医保统筹层次,比如由市级统筹过渡到省级统筹;完善异地就医分类管理办法,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强化科技创新,推广更多更先进的"互联网+医疗保障"技术;完善异地就业结算工作方式、方法,简化办事流程;建立跨区域的医保协同治理机制和风险调整机制;提高联合执法监督管理服务水平等。
原文链接:http://www.people.com.cn/n1/2021/0923/c32306-32234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