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妇幼健康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国始终秉持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理念,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妇幼健康发展道路。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启动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建立完善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和健康儿童行动等系列计划。不断完善妇幼健康制度建设。
二是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持续提高。10年来,连续实施了妇幼健康保障工程,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项目和基层产科、新生儿科医师和儿童保健人才培训项目,以妇幼保健机构、妇女儿童医院为核心,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综合医院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支撑的中国特色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妇幼保健机构3032家,妇幼保健机构专业人员达到54.2万人,床位数达到26万张。云上妇幼、智慧妇幼等创新模式不断推进,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三是妇幼健康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通过持续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儿童营养改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等项目,优先重点覆盖所有原国家级贫困县。着力解决妇幼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近年来,全国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持续稳定在99%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儿童健康管理率保持在90%以上。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城乡地区间差距进一步缩小。10年来,西部与东部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之比由2.1下降到1.5,农村和城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之比由2.7下降到2.1。妇幼健康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不断增强。
宋莉说,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包括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这些指标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评价指标。10年来,我国妇幼健康核心指标持续向好,已经远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全球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位于全球中高收入国家的前列。我国被世界卫生组织评定为"全球十个妇幼健康高绩效国家之一"。
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介绍,近10年来,我国"试管婴儿"总体服务量和技术水平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服务种类上很多样,同时安全性高,妊娠率在40%鈥�50%之间。在部分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跑地位,如着床前遗传学检测技术等。
截至去年6月,获得国家批准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实施机构达到539家,人类精子库有27家,每年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总周期数超过100万,能够满足不孕症患者治疗的需求。特别是在辅助生殖技术的管理上,我国有三大优势:一是辅助生殖技术的严格准入,2015年组建国家辅助生殖技术管理专家库,促进各地技术审批过程公平公正,同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质量管理和规范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定期公布全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设置人类精子库的医疗机构名单,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加强辅助生殖技术应用的日常监管。每年都会定期抽取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由专家组进行评审评价。国家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管理专家组的成立,对全国辅助生殖技术安全规范、统一高效的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严厉打击非法采供精、非法采供卵以及代孕等违法行为。
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疾控中心慢性病首席专家王临虹表示,宫颈癌、乳腺癌是影响妇女健康的两大恶性肿瘤,从2009年开始,国家就把"两癌"筛查纳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广大农村妇女提供了免费筛查。2019年又将"两癌"筛查纳入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截至2020年,"两癌"筛查工作已经覆盖了近2600个县市区,合计开展免费宫颈癌筛查1.3亿人次,免费乳腺癌筛查6400万人次。通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使众多患病妇女能够得到及时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