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发证的时候,是将个人信息直接手工填写在纸卡上,然后再压膜密封。如果发生错误,比如重号,很可能就是当初办证时候出现的‘笔误’。”户籍科工作人员说。在当时“任务重、时间急”的情况下,几亿人一起申办身份证,再加上参与登记的人员繁多,素质也有高有低,所以身份证出现错误的情况不可避免。那时不但有号码写错的,还有名字写错的,甚至照片弄错的。“但是那时身份证应用的范围没有现在广,所以即便有了错误,也不容易发现。”
“所以在没有互联网整合的第一代身份证时代,如果两个人同年同月同日生,又恰好是住在同一片辖区的同样性别的人,就可能会造成身份证号的重码。”
“第二代的18位身份证大体沿用了15位号码的编码方式,只是有一些小改动。”户籍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增加的3位数字,其中两个将以前的两位出生年份扩充到4位。第18位则增加了一个校验码,用数字“0-9”以及“x”表示。“这个校验码,通过计算机的复杂公式算出,它会随着前17位数字的改变而改变,是前面17位的一种检验代码。第二代身份证使用后,各省市的办证机构形成了网络化的管理,重号的几率便大大地降低了。”
但是随着人口信息系统全国联网升级后,重号的问题又凸显出来。这位户籍科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发现,“外地迁户进京人员”的身份证号码重号占了很大的比例。
而公安部发布的资料也承认,经过多次清理,省(自治区、直辖市)内重号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跨省重错号的问题依然存在。于是公安部在2006年发布了《关于集中开展纠正公民身份号码跨省重号工作的通知》,按照“谁编码、谁负责,谁出错、谁纠正”的原则处理跨省重号问题。
记者咨询了多家派出所后得知,由于身份证是一生都不会更改的,所以当外省人口迁户至北京后,在当地应该不会再查到他的户口。但是如果有另一个迁入当地的人与迁出人的出生年月相同,当地可能就会因为疏忽,将这个号码重新给他,而迁出的人仍在继续使用原有身份证,重号就出现了。
“在全国联网后,这种情况就大大减少了。”户籍科工作人员说,现在的身份证号码在分配时都是电脑生成的,而且在全国联网系统中没有相同号码后才会发放给个人使用。完全杜绝了以前各地方“各自为政”的问题。
如果发现有身份证号码重号的问题,只要向户口所在派出所提交一份书面申请书,最快在1个月内,重新改正的身份证就会返还回来,这位工作人员说,除了要交身份证的20元工本费外,没有其他费用。
但是,这件事情远不是20元工本费就能结束的。医保、养老、银行卡、房产本、驾照等等所有与身份证有“瓜葛”的证件全都要重新办理。除去补证费用不说,搭进去的时间也无法计算。明明是办证机关出的错,但是最后“买单”的确是市民。
“虽然取消收费从情理上讲应该支持,但是实际操作却很困难。”董正伟说,因为身份证重号所引出的费用涉及到另外的部门,比如银行,车管所等。公安机关没有办法要求他们也不收取费用。但是由于是行政部门的职责缺失造成了身份证的重号,实际上公安部门可以与各部门协调,出具一个统一的处置方式,免去因身份证重号给人们带来的费用。
而且我国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中也规定了,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形,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
董正伟说,西方国家赔偿通道很畅通。但是我国公民的司法保障通道并不十分畅通,尤其是涉及行政侵权的时候,行政机关总是躲躲闪闪。在他看来,群众利益无小事,虽然行政上的过错和侵权,比如知情权、监督权等,它们不存在实质的利益。但是行政维权的意义就在于捍卫人们的民主权益,这些抽象权益的保障是保证人们的财产权益得到更大保护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