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机构。为形成联动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瓯海区、乡镇、村居三级都成立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其中村居领导小组组长由村主任担任,成员由村委委员组成,各镇(街道)驻村干部负责监督本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且每村都有1至2名地质灾害防治联络员,其中1名为辖区重点企业单位的员工。
(二)有队伍。各村居建立了巡查队伍、监测预警队伍、人员转移队伍、避灾安置队伍、抢险救灾队伍,并设立综合组、监测组、抢险组、后勤组,组长都由村两委干部担任。同时,瓯海国土分局针对地质的隐蔽性和突发性等特点,把原来80名村级监测员扩大到400多名,实现村村都有监测员,并连续5年为其发放300元至800元的监测补贴。
(三)有制度。制定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主要工作职责、抢险救灾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监测人员工作制度、抢险救灾队伍管理制度、灾害灾情速报制度、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和管理制度,绘制了地质灾害防治重点设施分布及人员转移路线图、地质灾害防治组织结构图,并建立了相关台账和考核标准。
(四)有预案。自2005年以来,瓯海区联合国土、水利、民政等部门在郭溪镇三合村等地多次进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摸索出一些较为实用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指导各村居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细化了组织指挥和地质灾害防治抢险工作人员的上岗标准,明确了危险区应转移人员,确定了避险预警方式、转移路线、转移方式、转移负责人和安置地点,经区政府批准并向社会进行了公布。
(五)有宣传教育。连续五年开展以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为主题的“冬季大练兵”活动,并充分发挥分局中层干部的专业优势,深入开展每半年“我为群众讲一课”、每季度“我为村居献一书”、每月“我为创建献一策”活动。截止目前,共购置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类书籍600本,印制《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4000本,开展现场设摊咨询活动5次,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3700余份。
(六)有监测仪器。今年8月份,区政府先行预拨200万元,购置监测仪器和设备。具体标准由国土部门确定,各村自行实施,待验收合格后给予补助。通过细化和硬化,监测器材配备标准达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目前,瓯海依托泽雅镇的监测仪,对全区监测员进行技能培训,下步将对各灾害点进行全部装置。
(七)有抢险工具。各村居充分依托防汛装备优势,通过申请一些、购买一些,发挥“1+1>2”的功效。每个抢险救灾储备物资库里,都有一定数量的铁锹、雨靴、救生衣、应急灯、手提电子喇叭等抢险器材,以及方便面、纯净水等食品。此外各级组织还对辖区可调用的抢险机械、运输工具、救生器材、施工队伍等,建立抢灾应急征用登记制度。
(八)有避险场所。目前,瓯海辖区各村居依托教堂、学校、文化中心等坚实建筑建立起212个固定避灾场所,做到生活、避灾两结合、两不误。如泽雅镇天长村把800多年的祠堂面积扩大至1500平方米,二楼设置了地质防灾指挥部,并储备了充足的食品、药品、照明物等必备的生活用品;一楼有温州祠堂里多见的戏台,现在成了村里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阵地;旁边的裙楼里设有食堂、宿舍,确保平时娱乐、汛期避灾。
(九)有警示标志。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都专门划立了危险区,以漫画和文字结合的形式设立了警示牌、张贴了大幅宣传画,写明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位置、类型和受威胁区域。在发放到户的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上,明确预警信号、人员撤离和转移路线、避灾安置场所、应急联系方式等详细内容,让群众能及时得到预警信息并成功避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