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考,说实话我是有一定基础的,并不是公考小白。但最主要还是心态,一定要考上的心态,所以大家要理解我在上班期间也硬着头皮在做题的做法。
第一、重温考点架构。也就是模块学习。我本身文科较好,所以言语、申论我比较擅长。擅长的科目在复习的时候花的时间比较少。主要的复习时间放在了判断和资料上(数量太难,一切随缘鈥�)。模块学习其实占了大部分的时间,大概言语3天、申论3天、判断7天、数量4天、资料5天、常识1天。学习的内容都是国考考察的知识点(大家可参考某图的模块宝典)。以资料分析为例,主要包括统计术语及相关公式、速算技巧的应用和常考题型及解法。以理论为主,题目为辅。个人认为知识点的架构一定要非常熟才可以,否则一道题出现了却不知道属于哪种题型,你就会瞎选,基本这道题也就选错了。而且固定的题型对应固定的解法,当一切都通顺、连贯了,你就会到达一气呵成的效果,秒杀得分。
第二、题海中稳步提升。光说不练假把式,光有理论没有实践是纸上谈兵。公考中的大神都是阅题无数的。所以我又花了大部分的时间在练,在应用,其实也是对第一轮模块学习的巩固和提高。这一阶段,我还是按照科目来的,选择的书籍是《鈥Ρ刈�1000题》。此时时间安排是比较灵活的,但是我会保证进度统一。比如说不能因为我擅长言语我就猛做言语不做数量,也不会自残式的不做言语只做数量,这样都是不合理的。大概花费20天的时间做题,发现了很多新的知识点,通过看解析也会了很多小技巧,感觉对于知识体系更熟悉了。
第三、套题模拟考试。无论你是什么样的基础,考试前的一周,你最值得付出的就是模拟测试。每天严格按照考试时间(上午行测、下午申论、晚上总结)进行。你会发现自己的进步飞快。在这一个环节里主要练习合理分配时间,为的就是在考试的时候答完题,特别是申论,大作文也要练。这样一来你会摸索出一条套路,速度提升了很多。除此之外,你能明显感觉出自己的薄弱环节,迅速找到自己的盲区,在晚上总结的时间可以好好攻破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