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选项适用的规则能够给予考生在选择上一些帮助,但总有一些题目在设计上存在缺陷或是考生在积累上的不足,在选择上会存在模棱两可的情况,只有参考优先级考虑,才能避免在选择上过多的浪费时间,保证时间不会无谓的被浪费。
【例题】空气、水、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必需条件。然而相对于大气污染和水环境污染,公众对土壤污染并不够重视,防治意识要弱很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雾霾来了我们能看到,河水变臭我们能闻到,可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吃的大米、蔬菜是什么样的土里种出来的,含有什么不该有的元素。更可怕的是,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便很难恢复,如果今年这片地里种出的庄稼有毒,明年也必定带毒,若想恢复如初,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以及漫长时间。
【解析】答案B。文段开篇指出空气、水、土地是人类生存三大必需条件,接着提出问题,即"公众对土壤污染并不够重视,防治意识要弱很多",随后分析原因。整个文段结构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危害",B项"应重视土壤污染并提高防治意识"为针对文段问题提出的对策,当选。A项"土壤污染与其他生态污染有哪些不同",并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文段重点阐述的是公众对土壤污染防治意识薄弱的原因,而非发现滞后的原因,排除。D项,文段意在强调即便"投入时间和财力"也很难恢复污染的土壤,强调防治才是重点,排除。
【客观化体现】从忠于原文的角度考虑,全文其实并没有体现出公众的做法,仅仅只有问题及其危害分析,围绕的对象是"土地污染",在选项适用上,四个选项虽然都体现了文段主题,但从文段重点来说,A、C选项都没有体现文段重点:危害分析。最后从最优考虑,B、D选项虽然都是解决手段,但只有B选项是针对原因的解决措施,更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