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点:中国古代农具发展史和经济重心转移历程
一、农具发展史
中国古代的工具大致经历了三种类型:原始社会主要是石器,所以我们称之为石器时代,奴隶社会主要是青铜器,故我们称之为青铜器时代,而封建社会主要是铁器(战国出现铁)。而自古以来我国都是一个农业社会,这些材质体现到我国漫长而灿烂的农具发展史上,表现为一系列重要的农业工具的创新和传承。而这些农具的演变也印证了我国农业历史的沿革。
1.耒耜:传说中最古老的工具,是一种翻土农具,大至出现在炎帝时期。其发明开创新汉族的农耕文化,木制品。
2.铜铲:铲土除草用的农具,出现于商代,青铜制品。
3.牛耕:一种(脚踏耕具)播种工具,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农耕社会达到新的高度。
5.铁犁:耕翻农具,始于战国,标志着人类发展的新时期,人类改造自然斗争进去新阶段。另外,汉初使用犁壁,铁犁牛耕得到推广。
6.耧车:播种工具,汉初最先产生。公元前89年,汉武帝下令全国推广,促进农业发展。
10.翻车:一种农业灌溉工具,东汉造出雏形,完善于曹魏。
11.曲辕犁:一种翻土农具,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江东地区。它是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
12.水转筒车:亦为农业灌溉工具,出现于隋朝,兴盛于唐。
二、经济重心南移历程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西晋以前。在这个阶段,由于华夏的起源以及之后的历代王朝主要在北方定都,中原地区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故经济重心在北方,其经济发展要远超南方,其间经济重心虽偶尔有所变动,但并没有离开黄河中下游一线。
第二阶段: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时期。这个阶段,由于西晋灭亡后东晋建立,并将都城迁到了南京,北方主要是少数民族控制,所以一大批中原人民随之南迁,造成了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隋唐统一,南北经济得到盛大发展,但唐朝"安史之乱"前,经济重心还是一直在华北平原,北方经济总的来说在整体上仍占一定优势。但是安史之乱之后,北方经济地位下降,南方经济地位上升,扬州、成都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所以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成都物产富饶,所以当时谚语称"扬一益二"。所以说,直到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才开始南移,从五代起,南方经济才开始逐渐超过北方。
第三阶段:从北宋到南宋时期。这是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并最终完成的重要阶段。北宋时期,南方经济继续发展,到北宋末年,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南宋开始,标志着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东南地区,中国已稳定地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经济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此后,历经元、明、清三代,经济上南重于北的形势始终没有改变,南方经济更加繁荣。经济重心始终在南方。
2017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推荐:
路 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法理学之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路 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路 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点:辨析抵押权和质权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