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能力题,可以说是国考面试的必考题,测查考生对社会现象、政府政策和行为以及自身职业发展、岗位职责等方面的认识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透过题目看清事物本质,站在政府角度思考问题,或者在答题时展现自己正确的成长观、事业观和工作观,有较高难度。
例:广西贵港市区的一栋七层楼上又加建了约三层楼高的建筑,未办任何审批手续,三年间竟没有政府部门处理,网友戏称其为"最牛楼加加"。对此,贵港市行政执法部门回应称,未查处是因未接到举报。对这类行政执法部门存在的"民不举、官不究"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上题中,以"最牛楼加加"这一个体事件引出执法部门存在的"民不举、官不究"现象,所以,考生答题的重点应围绕"执法部门被动执法、不作为"这一主题来,而不应将过多分析放在"最牛楼加加"上,这是广大考生必须要判断出来的,也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样,对于题目中没有点明现象本质的政府认知题,考生应加强训练自己的政府思维,不然答案就浮于表面,难以体现较强的分析能力。
开头就点明本质,以便之后的表述能紧扣本质,快速让考官抓住答案要点,如"对于鈥樧钆Bゼ蛹逾�櫿庋奈フ陆ㄖ�樏癫痪佟⒐俨痪库�櫍抵噬鲜切姓捶ú棵挪蛔魑慕杩凇U庵窒窒蠓从Τ龅氖悄承┬姓捶ú棵糯嬖诘氖е颁轮暗奈侍狻�"
对这一现象的分析过程是答题重点。要向考官展示我们对这一现象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就要在答案中呈现自己的剖析过程,如这一问题可预见到的危害、导致这一结果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如何解决并避免这类事件的再次发生等。而这些角度大家或多或少都能想到一些,但在最后呈现出来的答题内容上还是会出现较大分差,这是因为高分考生能运用政府思维答题,低分考生则局限于普通公民的立场上,比如围绕完善审批手续、鼓励群众监督等方面阐述。
但是,如果考生能站在政府角度,以造成为危害为例,就会想到题中的做法"破坏了政府工作追求的公平公正的价值理念、损害执法队伍的形象和政府公信力、造成民众对政府制定的规则的漠视、个别地方执法部门怠于履行职责,极大的伤害了民众举报的积极性,无形助长了违法行为"等等,从政府工作理念、执法队伍形象以及对民众监督积极性的影响上分析,就能跳出"小我",体现"大局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