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定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的复合判断。用"如果鈥︹�δ敲粹�︹��"、"只有鈥︹�Σ赔�︹��"等做逻辑联结词,如"如果具有共产主义理想,那么就不怕任何艰难困苦"。
【例】如果一夜之间,超过一千个人知道了你的名字、你昨天做过的事去过的地方,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一万个人呢?十万人呢?"为人所知"大概是一种很危险的状态,这是一种被监视的状态,"监视"之后的评价也会使生活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别人对你的看法,即使你选择去"无视",也难以真正再重新获得自己的生活。外界的过高评价、过多的关注便成为压垮"史学奇才"林嘉文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人的评论大多是自己的观点,却会有奇妙的社会感在里面,仿佛他人之语就代表着这个社会的一致看法。如果评价持肯定态度,也许会给你正面的激励,但是如果带上了浓重的负面意味,就很有可能将人带到自我怀疑的深渊。
这里,作者运用了多个假设复句,深入思考了评价和导致的后果之间的关系。
对于某些难以用理论语言表述的概念词汇,或者由于理论知识储备不足而难以阐释,那么可以通过例举的方式,阐释自己的理解。
【例】骨气,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心;骨气,是饥民"不食嗟来之食"的尊严;骨气,是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的不屈。(来自:《谈骨气》)
对于骨气,从文天祥、饥民、闻一多三个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人物,阐释了对于骨气的理解,让读者对"骨气"的理解更加的直观化。
概念一旦确定,就要明确、清晰且稳定,但是这并不是说概念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作文之中,可以对既定的概念不断的深化,发现新的矛盾,进而更加深刻的阐释概念。
【例】工匠精神一定是在工匠行为之上,是实干、精致地干。鈥︹�褂Ω眉由�"创新"二字,尤其是科技创新。(来自:工匠精神不只是严谨细致)
在对概念下定义时,可以通过先提出他人的观点,进行反驳,然后在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生活中,有的人对规则不以为然,认为它束缚自由,是用来找麻烦的;还有人认为,规矩是人为所规定的,我们随时都可以修改。这些说法看似有一定道理,实质是一种偏见。其实,规则是一种理性,是一种遵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念。
通过先对他人对于"规则"的认识的反驳,然后提出自己对于规则的理解,深化了对于规则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