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不自由"如今已成为一些家长不得不面对的消费难题,暑期适当的教育消费是应当的,但是高消费不一定意味着高回报。
教育是特殊的产品,它的有效性不取决于价格,而取决于教育产品自身的质量,以及教育产品和孩子个性化需求之间的匹配度。一些家长对教育的看法比较肤浅,不够理性,关注点往往聚焦在如何提高分数上,缺乏对孩子整个身心健康成长的开发规划。
如今暑期花销如此之多,是否意味着就一定有高回报?一是各种高消费项目背后往往也存在一些消费陷阱;二是不结合家庭实际情况,盲目跟风,造成一定的"家庭经济压力"。
我们应该这样合理规划暑假生活。一是放暑假的时间应该是让孩子以另外一种方式去感受生活,接触社会,亲近大自然,如果还像上学时那样度过就失去了假期的意义,比如,可以多"体验劳动",让孩子珍惜当下生活。二是家长应量力而行、因材施教,不要盲目跟风消费。做到事先充分了解培训机构资质、师资、场所条件、价格协议等应该是家长们消费前的必修课,不要随便花了冤枉钱。三是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规范教育市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正确引导各种培训机构。四是辅导机构要自律,遵循市场规律,良心经营,多为学生着想,比如,提高教学质量,不乱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