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机动车辆安全管理坚持“谁所有、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谁收费、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全面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负有社会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责任的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加强监管,既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做到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一)社会机动车辆车主对所属车辆负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驾驶人员负有安全教育和管理等责任。
(二)社会机动车辆驾驶员负安全生产直接责任,本着“以人为本、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原则,自觉做到遵纪守法,证照齐全,合法驾驶。
(三)社会机动车辆车主有工作单位(含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车主单位承担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车主没有工作单位的,由所在乡镇、社区、村(社)承担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层层建立工作机构,确定工作人员,落实管理责任,与车主、驾驶员及其家属签订《行车安全承诺保证书》。
(四)公安、交通运输、交管、运管、农机等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社会机动车辆的安全监管,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农机监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省、市有关规定,严格社会机动车辆准入,定期年审年检,开展执法检查,切实抓好驾驶人员技能培训、考核和证件发放等工作,从源头上抓好社会机动车辆的安全监管工作。
负有社会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责任的单位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社会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细化管理举措,落实监管责任,创新管理办法,全面加强社会机动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一)建立台帐管理制度。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各责任单位认真进行清理登记,统一建立社会机动车辆管理台帐,对车主姓名、年龄、性别、经济状况及车辆来源、号牌、驾照、车况、年审年检、保险、使用等情况登记造册,做到条目清楚、信息准确,并及时更新。
(二)建立宣传教育制度。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教育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学生的法制教育内容。运管、交管、农机等监管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及时报道典型案例,警示和教育车主、业主及司乘人员。各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单位每月开展一次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培训,对车主及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提醒、安全警示、安全管理,要求驾驶人必须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主动学习有关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操作技能,自觉参加所在单位(所在地)组织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三)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各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单位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社会车辆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检查,杜绝酒后驾驶、无证驾驶、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严重违章行为,确保安全。
(四)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各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单位督促责任范围内的社会机动车辆办齐有关证照,及时参加保险和年审年检,确保车况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每季度向县运管所、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县农机局等主管部门通报社会机动车辆现状及遵守相关管理规定情况,一旦有严重违规违章行为并造成事故的及时报告并积极协助处理。
(五)建立责任倒查制度。县目标办、县效能办、县监察局等部门对各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单位落实社会机动车辆安全监督管理责任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对因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不力引发事故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