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确诊1例腺鼠疫病例,随后巴彦淖尔市发布鼠疫防控Ⅲ级预警,预警期自2020年7月5日起,持续到2020年底。
7月6日,蒙古国卫生部报告称,巴彦乌列盖省乌兰呼斯县发现1例疑似鼠疫病例,一位15岁男孩食用了家里牧羊犬捕来的一只旱獭肉(土拨鼠)后,发生浑身发热症状,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初步诊断为疑似鼠疫病例,并及时采取了隔离治疗措施。
而在此前,蒙古国西部的科布多省也确诊2例鼠疫病例,两位患者均曾在6月23日捕食旱獭。
就在同一天,中国驻刚果民主共和国大使馆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刚果(金)伊图里省政府于7月3日宣布,该省Djugu地区出现腺鼠疫疫情,目前已确诊36例,8人死亡。
鼠疫究竟可怕在哪里?
鼠疫在中世纪被称为"黑死病",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属国际检疫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甲类传染病,在39种法定传染病中位居第一位,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的特点。
据了解,鼠疫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在啮齿类动物间流行,鼠蚤为传播媒介,鼠、旱獭等为鼠疫耶尔森菌的自然宿主。临床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出血,以及其他严重毒血症状。
此前媒体报道,2019年4月,一对俄罗斯夫妇在蒙古国最西部的巴彦乌尔吉省生食土拨鼠的肉和内脏后先后死亡。蒙古卫生官员此后确定,两人的死因是感染了土拨鼠体内致命的鼠疫杆菌。
鼠疫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我国也曾发生多次流行,目前已大幅减少,但在我国西部、西北部仍有散发病例发生。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共报告报告鼠疫发病5例,死亡1人。
当前阶段鼠疫可防可控可治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7月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鼠疫自然疫源动物广泛分布在草原上,而内蒙古草原面积约占全国草场面积的三分之一,这使得内蒙古自治区成为了我国主要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副主任付瑞锋说,针对地理自然特点和鼠疫疫情防控特点,自治区强化草原鼠间鼠疫监测预警,强化农牧民群众宣传教育,强化重点人群警示宣传,巩固群防群控工作机制。总的来看,鼠疫可防、可控、可治。
如何防护?
专家提醒广大公众:严格按照鼠疫防控"三不三报"的要求,切实做好个人防护,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1、"三不":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
2、"三报":发现病(死)旱獭及其他动物要报告、发现疑似鼠疫病人要报告、发现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要报告。
3、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尽量避免去人群拥挤场所,去医疗机构就诊或个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时要及时佩戴口罩。
4、若怀疑自己与病例有过接触可向当地疾控部门主动申报,取得专业指导,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淋巴结疼痛、咯血或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5、外出旅游时尽量减少和野生动物接触,不去逗玩健康状况不明的旱獭,做好防蚤叮咬,通过使用驱避剂、减少躯体暴露,避免被蚤叮咬,不私自捕猎、食用野生动物。
素材来源:经济日报、中国新闻网、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