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学六年级学生就会研究基因与癌症的关系,并获得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没错,这事就真真切切发生在公众眼皮底下。
据悉,这项名为《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获奖项目,研究的是一个名为C10orf67的基因,通过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动物模型、临床样本分析等多方面,对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解析。项目完成人是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的陈同学。
C10orf67是什么,多数人大概搞不懂,项目中所涉及领域与分析方法,非专业研究人员也搞不明白,更别说其中还动用了大量数据、图表和术语,无怪乎网友惊叹"这真是百年一遇的医学奇才"。
如果真有一个小学生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这一研究,确实担得起"奇才"二字。可惜的是,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如此震撼人心的事实背后,不乏蹊跷细节。
疑点之一:陈同学的实验记录中显示,2018年1月9日,他还不懂什么叫基因,为此还上网搜索了解,而到了1月13日,他已经了解PCR技术的原理,知道PCR引物的设计,甚至能够"判断一个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和功能强大与否"。这等于说,他在短短三天内就掌握了分子生物学这门科学。
疑点之二:陈同学开展"研究"的地方是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在那里他和"陈老师还有杨老师商量参与研究工作"。凑巧的是,经该所多名研究人员证实,"陈老师"名为陈勇彬,"杨老师"叫杨翠萍,而据该所官方回应,陈同学正是这对夫妻的儿子。陈勇彬与杨翠萍分别在基因与癌症研究领域发表过相关论文。
到底是陈同学在耳濡目染之下掌握了父母的科研方法,还是陈勇彬夫妇像传授武功一样将相关学术秘诀注入陈同学大脑,不由让人遐想。当然,已有网友明确质疑,这不过是陈同学父母的"代笔"之作,也就是将其研究成果直接让儿子"继承"并参加青创赛。其实,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并不难,直接出几道相关题目让陈同学来回答,一试便知。
令人好奇的是,这对研究员夫妇为何要费那么大力气,指导上小学的儿子完成这个远超同龄人水平的科研项目?答案其实也不复杂。
此前,青创赛作为面向在校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科技教育活动之一,其获奖者可在高校自主招生中获得加分。也就是说,能够在青创赛拿到名次的,便可换算成等值的高考分数。时至今日,能够在青创赛获奖,在升学、招录中仍然好处多多。如此看来,为何青创赛会出现明显超越同龄人水平的研究成果,其原因就一目了然。
据悉,除了这个研究项目备受质疑,青创赛若干获奖项目也陆续被人扒出有这样那样的造假嫌疑。就此,不仅要追查这项由小学生报送的研究项目是否涉嫌造假,还要清查青创赛其他项目是否有类似情况。
更要反思的是,旨在激发广大青少年科学兴趣和想象力的青创赛,为何背离其宗旨,掺杂如此多的功利性成分?这些事件是否可证明,青创赛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破坏教育公平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