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百杀宁、阿莫西林、金霉素……在阿里巴巴网站“产品搜索”中输入“兽用抗生素”,跳出来10105查询结果,抗生素类兽药成药和原料在网上公开叫卖有商户直接注明,抗生素类原料可用作饲料添加剂,“成本低,见效快,疗效好。”
养殖业量使用抗生素,导致养殖产品抗生素残留,如同颗隐形炸弹。蛋奶、禽畜、水产品……抗生素正在从各条食物链源源不断侵入人类肌体。
专家提醒,长期食用含有抗生素的“有抗食品”,轻可致人出现过敏性症状,重则可诱发各类毒副作用,并可能诱导人类耐药性增强。
“今天你吃‘素’了吗?”句日渐走红的网络流行语背后,是当下民众对养殖业滥用抗生素的担忧和无奈。
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其中46.1%被用在了畜牧养殖业。
我们是比较规范一些,但并不代表完全清白。(抗生素滥用)是整个行业公开的秘密,我真不能说,我们不想成行业公敌。
有关监管部门应该像重视监管“瘦肉精”生猪一样,重视监管“抗生猪”、“抗生鸡”和“抗生鱼”。
如果动物吃了抗生素后对细菌产生抗药性,必定也会带入人体,抗生素滥用将导致无药可医
龚晓明身上陆续开始出现皮疹和瘙痒,零点47分,她在微博上写下一条留言:“天吃了一顿羊肉,这两天一直怀疑那个羊肉会不会也加了抗生素?”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随后转发并回复,“怀疑是对的,滥用抗生素的中国,可能会有重大公共事件出现!”
廖新波说的重大公共事件主要是指抗生素危机带来的无药可医。“动物养殖中广泛使用抗生素,使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如果这些细菌传播到人身上,就会产生大问题。”
这说法并非空穴来风。目前在我国养殖行业中,把抗生素视为预防和治疗畜禽病的万能药,在疾病高发时盲目加大剂量,几乎已成常态。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调研显示,由于我国许制药厂商具备模仿生产高端抗生素的能力,使得兽用抗生素的新几乎与人类临床用抗生素同步,而且售价低廉。
在兽药领域,抗生素快速更新换代已是不争的事实。湛江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兽药店老板告诉记者,10年间兽药抗生素已从最基本的青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等,变为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磺胺类、头孢类、喹诺酮类等高端抗生素。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肖永红教授等专家调查推算,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其中46.1%被用在了畜牧养殖业。
在廖新波看来,细菌的抗药性已经成为一大棘手问题,其中耐药性使得新生儿感染治疗变得相当棘手。
记者从广州市妇婴医院了解到,在对出现感染的新生儿进行的10多种抗生素药敏试验中,70%的新生儿对少则一种、多则种的抗生素出现耐药性,耐药的人数和程度,较过去明显增加。
廖新波表示,这与很多孕妇通过不同途径摄取到大量抗生素有密切关系。“如果动物吃了抗生素后对细菌产生抗药性,必定也会带入人体。”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儿科医生告诉记者,近年来一些常见的儿童细菌感染也面临更难用药、剂量加大、周期加长的情况。“比如化脓性扁桃体炎,医生一般会开阿莫西林或青霉素,以前绝大部分孩子用这两种药就能治疗,但现在必须使用药效更厉害的抗生素。”
“抗生素除了耐药本身外,人们还忽略了它的药毒作用。比如,庆大霉素使用过量会致耳聋。”廖新波说。
“胎儿在三五个月大时,容易受母体影响,即使是轻微的过敏反应也可能诱发胎儿基因突变,导致婴儿患上脑部、听力、视力等方面的先天性疾病”。林医生说。
在广州市天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听觉言语康复训练中心理事长邹雷一告诉记者,近年来不少进入康复中心的聋儿是由于母体过敏反应诱发婴儿基因突变所致。但不知道具体导致母体产生过敏的原因是什么,有的母亲说吃东西后长过红疹,但不清楚到底吃了什么。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目的很简单:预防细菌性疾病。一位大型猪场负责人坦言,离开抗生素,猪简直没法养
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禽蛋和肉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随着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家畜家禽的疾病日益复杂,兽药和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量正在逐年增加。
业内人士透露,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目的很简单:预防细菌性疾病。湛江一名大型猪场的负责人坦言,“离开抗生素,猪简直没法养。”
据介绍,给猪群喂抗生素的“保健方案”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的欧美国家,在预防细菌性疾病方面,抗生素的确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近30年来,我国养猪集约化程度加强,养殖密度增大,疫病成了养猪成功与否的最大障碍。蓝耳病、猪高热病等疫情令养殖者色变,这更使得“加药保健”有了用武之地,添加抗生素被各个养殖场视为养殖成功的法宝,经久不衰。
40多岁林宏(化名)是广东某肉鸡养殖场场主,在他的养殖场里,一平方米要养八九只鸡,50天左右就能出栏。他告诉记者,“在饲料或清水中添加抗生素是维持禽肉高产的必须手法,养殖生产都离不开抗生素”。
林宏透露,在高密度养殖环境下,首先要保证鸡不能大面积死亡,必须用抗生素防病。
林宏始终认为,高密度养殖要保证产量,使用抗生素并无不妥,但他也承认抗生素很容易获得,在使用过程中也很难统一管理。
“比如喹乙醇,毒副作用比较大,也容易残留,但它对动物防病治病还有促生长确实是有效的,所以尽管国家已经明令禁用,但有的养殖场还在偷偷用。”林宏透露,一般散户、养殖场不敢自己用,但“饲料厂会帮忙配药”。经销商、制药厂为获利,也会变换药名卖禁药。“喹乙醇不能卖,他就变个名,只要制药厂能够生产出来,就不愁没人买。”
广东某肉鸡年销售额超百万元的养殖企业老总告诉记者,国内养殖业没有任何准入门槛,一些养殖农户存在不少认识误区。“中小养殖场普遍存在养殖环境差,密度高等问题,动物容易得病,只能靠大量使用抗生素防止动物死亡。但使用越多,动物的免疫力越差,下次就得用更大剂量,或更高级的抗生素才有效。”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广州市饲料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冯定远表示,养殖户过度依赖抗生素药物,未能形成良好的健康养殖意识,抗生素药物长期大量使用,破坏了动物肠道微生物系统,造成动物机体免疫力、抵抗力下降,抗毒力和抗外界感染的能力特别差,从而造成疾病继发频发,最终养殖效益也没法提升。
某品牌猪肉食品公司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非常谨慎,他称的确知道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操作流程,“我们是比较规范一些,但并不代表完全清白。这是整个行业公开的秘密,我真不能说,我们不想成为行业公敌。”
同样的问题也在水产品中出现。珠江水产研究所一名研究员告诉记者,长期以来,中国的水产病害控制都是主要依靠使用各种农药及抗生素等,而且盲目用药现象极为严重。高密度养殖产生的病害问题,使得大量投放多个种类的抗生素成为水产养殖的常规选择。
据了解,在各个屠宰场,动物防疫部门进驻现场,其职能只负责生猪屠宰前后检疫,主要检查动物疫病,即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生猪质量的检验由屠宰场自身负责。目前的检查项目不包括抗生素等兽药残留,也难鉴别生猪使用抗生素药物后休药期是否符合标准。虽然具备药物残留检测资格的各地质量监督中心也会不定期抽检,但对于分散饲养,也无法全面、系统检查。即便检查到养殖者违规使用抗生素,处罚措施只是一般的批评教育和罚款,威慑力度有限。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养殖生产的抗生素使用监管工作,既无明确的机构人员设置,也无经常性的检查,仍然缺乏健全的监测体制。“出口的产品还好点,有企业自检,质监局抽检率也比较高,但国内的抽检,工作量太大,对每批上市的禽畜类肉产品都进行抗生素残留等检测很难做到。比如一万多头猪,最多只抽检几头,随机抽到的概率小,很多人铤而走险。”
广东省农业厅动物营养专家林树斌认为,现行的屠宰管理条例中,未对抗生素残留量制定严格的检查标准。“目前只有非强制性的行业检测标准,但据我所知,真正进行严格检测的少之又少,其危害性一直被忽视了。”
林树斌因此建议,有关监管部门应该像重视监管“瘦肉精”生猪一样,重视监管“抗生猪”、“抗生鸡”和“抗生鱼”。
广东省农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莫棣华说,停止使用抗生素是养殖业的一个趋势,整个行业都将因此获益。
有关研究数据称,近年来我国有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到国外绿色壁垒措施的影响,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
如何解决养殖产品药物残留的问题?一些专家近年来提出了用中草药、益生菌等代替物取代抗生素的思路。
广州市某饲料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些科研单位正在尝试从植物中萃取天然成分,试图通过天然植物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解决养殖业抗生素滥用的问题。但目前天然中草药并没有列入农业部饲料添加剂目录里,因此兽药中不能随便添加中药成分。
北京饲料工业协会会长谢仲权联合一些企业成立天然植物添加剂委员会。经过研究,他发现可以用金银花、莲翘、大青叶、牛蒡子、马齿苋、鱼腥草等中草药代替抗生素。
他们在研究中声称,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可明显改变肠道细菌组成及数量,使有益菌类增加,并抑制大部分条件致病菌的生长。而且中草药添加剂在畜禽体内发挥有效作用后可被分解,没有毒害与残留,不产生抗药性。
目前,广东省已有数家药物公司研制并出售添加中草药的饲料,然而推广成效并不算理想。
“养殖场试着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中草药,但只能起保健作用,没办法完全代替抗生素。”一名肉鸡养殖场场主告诉记者。
林宏坦言,“中草药确实能治好部分禽病,但目前中草药研制公司良莠不齐,同一个药名,里面可能有十几种中药,不同的药厂给出的,药剂配比、含量都不太一样,有的有效,有的无效。”
冯定远告诉记者,当前中草药代替抗生素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成本和效益是养殖场考虑是否采用其他替代物的主要因素,目前中草药防治动物疫病还处于科研公关阶段,无论是成本上还是疗效上都比不上抗生素好,农户接受度不高,真正推广还需要时日。”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饲料资源室主任干小英则表示,在替代抗生素的努力中,不可以指望依靠某种单一的生物制剂产品能够毕其功于一役,而是需要多种产品或措施的交替和配合使用,同时还需要饲养措施、饲养环境、产业政策及专业法规的积极配合,才能真正使生物饲料添加剂发挥作用,解决饲料中存在的滥用抗生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