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在很多人的眼中都被当成学生最轻松的地方,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会告诉你,熬过三年寒窗苦读的高中,你上到大学就轻松了。在大学校园里,你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每天可以睡懒觉,翘课混日子;在宿舍打游戏,玩到天昏地暗;吃喝玩乐,潇洒度日;期末考试再划划重点六十分万岁。这样玩足四年,轻轻松松拿到大学毕业证。
情况真的是这样吗?近日,大约30所高校公布了超过1300名硕博研究生的退学名单,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清退理由大都是"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个别研究生入学15年都没毕业。消息一出,引发社会议论关注。
现在大学实行"严进严出",很多人一提及"严出",就是跟"清退"划等号。我们不能把"清退不合格学生"作为一种展示自身"严出"的新闻予以宣传。的确有少数高校片面追求学生数量,却由于管理及培养力量不足、办学经验匮乏,在学生教育方面走了不少弯路,很多学校对学生疏于管理,衍生出种种问题,更有甚者,在培养质量上降格以求,也给公众留下了差别化对待之感。这将损害的是高校的声誉,降低的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主动清理门户,优化研究生培养的结构,应成为常态。
研究生培养的结构优化,需要强化在读研究生"无需扬鞭自奋蹄"的学习自觉性。考研的动机是什么并不重要,读了研究生,及时完成身份的转变是关键。不论是应届生还是往届生,不论是全日制还是在职的,不同的是来源渠道和学习方式,相同的是对研究生教育的尊重和教育理念的接受。必须要具备起码的自律精神,杜绝混日子、混学位的投机心理。自觉,是读研究生的起点。
研究生培养的结构优化,需要导师在教育中恪尽职守。假如把研究生比作一棵树,研究生导师就是"剪刀",常修常剪,才能枝繁叶茂。如果导师不能肩负起对学生日常管理的责任,学生就很难完成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质的飞跃。"教不严,师之惰",正如网上不少网友所认为的,"跟导师也有关系吧",这些被清退的研究生背后,导师有没有尽到责任,也应该调查说明一下。
研究生培养的结构优化,关键在于学校应成为结构优化的"总设计师"和"总监督师"。研究生培养不是导师的私人作坊,每个研究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档案。对于学校而言,他们掌握着每个研究生学习情况的全部信息。如果学校真正担负起管理责任,及时对无法按期毕业的研究生提出预警,这样的预警同步传递给导师和研究生本人,自然会形成压力。此外,如果对于超期的研究生依照制度及时清理,就不至于有15年还赖在学校的"骨灰级"研究生了。
研究生培养是精英教育,需要以"宁缺毋滥"的培养原则,优化师生结构,让研究生和导师同时觉得不好混、无法混,将结构优化变成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