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体系建设,既要获取更多数据勾勒人格特征,也要注重保护每个人的隐私。"这句话较好地指出了民营机构信用体系建设应该坚守的方向。过去,我国的征信工作主要由政府和银行主导,但如今这种做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放开市场引进民营征信机构势在必行,关键是做好数据收集与隐私保护的平衡。
信用体系建设,需要获取更多数据勾勒人格特征。这是因为:单一的信用信息难以给用户做全面的画像,无法全面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征、道德品质、兴趣爱好等,不能勾勒出完整的人格特质,也就不能给管理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当前我国民间征信系统虽然吸收了更全面的互联网信用信息,但多集中在购物消费、金融信贷方面,角度单一,难以真正反映一个人的信用水平。因此,需要从更多角度获取更多数据勾勒人格特征,提升信用精准度。比如,收集个人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社交网络、公共活动中的数据信息,就能更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诚信状况、道德水平、公民素养。
信用体系建设,也要注重保护每个人的隐私。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层出不穷,比如我们手机上突然收到的垃圾短信、突然收到的推销电话,就是个人信息泄露所引起的。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数据平台由于系统安全措施不到位所带来的大批量用户隐私泄露问题严重挫伤了人们的信心。因此,民营机构要想做好征信建设,必须注重保护个人的隐私,这不仅考验企业的技术能力,也考验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唯有解决好让民众担忧的隐私问题,让民众无后顾之忧,才能获得民众的信赖与支持,信用体系建设才有民意基础。反过来说,把个人隐私保护好了,前面所述的需要更多数据勾勒人格特征也会变得容易起来。
在数据收集与隐私保护间把握好平衡,需要强化立法和监管。民营机构做征信尚属新生事物,肯定面临着种种困难,比如民众不够信任,但民营机构征信体系建设却是市场的需要,目前我国信用应用场景仅仅开发了百分之一左右。对于新生事物,我们不必求全责备,要用包容的眼光看待,关键是加强立法和监管,将权利与责任界定清楚,该公开的信息确保公开透明,让一切有理有据有责。在美国,征信公司比较发达,它们收集个人信息数据,出售给授信机构,消费者有权取得自身的调查报告及副本,对征信机构也有监督权,同时征信机构对于消费者的信用活动有制约权。这种运作的成功得益于成熟的制度和全面的监管。
信用体系的建设,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关键是要把握好数据收集和隐私保护间的平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良好的信用是我们千百年来追求的美德,如今,建设完善的信用体系,放开市场让民营机构做征信,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也都会是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