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道理,遇到“染色馒头”“猪肉变牛肉”“厨房变染坊”等光怪陆离的新闻事件,第反应就算不是出离愤怒,起码也要“啧啧称奇”,然而,人对这些新闻的反应却是见怪不怪、无奈调侃。
之所以会有这反应,不是因我们真的已经肉身百毒不侵、心灵异常强大,而是因为已从以往经历中看到了太多的“类似”和“轮回”。
“类似”的不仅是主题,更在于问题出现的模式和应对方式:媒体曝光——相关部门迅速行动——有关责任人表态——偃旗息鼓、风波平息——迅速遗忘——下一事件曝光。每一起事件过去,似乎都“没带走一片云彩”。
更有意思的是,往往是A地出现问题,B、C、D等地都坚称本地没问题,直到B地出现问题,A、C、D又坚称自己没问题。就这样,不同地区、厂家、行业、品牌几乎以“赴后继”的劲头接连“沦陷”,轮番过堂。
4月11日或更早时间生产的馒头标签上标注的生产日期却是4月12日(4月12日摄)。 “用色素化妆的馒头,居然能够堂而皇之摆上大超市的货架”,“‘健美’猪肉、‘回炉’板鸭、‘染色’馒头,还有多少问题食品隐藏在我们身边”……上海多家超市销售违法使用色素的馒头产品被媒体曝光后,迅速引起公众的质疑。 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新华网北京4月18日电(记者舒静、金小茜)从生气到愤怒、再到无奈和漠然,人们在反复遭遇打击时,通常会有这样的心路历程。观察近期公众对几起食品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发现大众心态正经历从愤怒到无奈的微妙过渡。
按道理,遇到“染色馒头”“猪肉变牛肉”“厨房变染坊”等光怪陆离的新闻事件,第一反应就算不是出离愤怒,起码也要“啧啧称奇”,然而,更多人对这些新闻的反应却是见怪不怪、无奈调侃。
之所以会有这种反应,不是因为我们真的已经肉身百毒不侵、心灵异常强大,而是因为已从以往经历中看到了太多的“类似”和“轮回”。
“类似”的不仅是主题,更在于问题出现的模式和应对方式:媒体曝光——相关部门迅速行动——有关责任人表态——偃旗息鼓、风波平息——迅速遗忘——下一事件曝光。每一起事件过去,似乎都“没带走一片云彩”。
更有意思的是,往往是A地出现问题,B、C、D等地都坚称本地没问题,直到B地出现问题,A、C、D又坚称自己没问题。就这样,不同地区、厂家、行业、品牌几乎以“前赴后继”的劲头接连“沦陷”,轮番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