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鲜膜》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09年4月17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共同发布,标准定于2009年12月1日正式实施。为给予一定缓冲期,2009年11月27日,国家标准委同意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关于延期的申请,并发布延期实施通知,将实施日期延期至2010年9月1日。
官方公布的推迟原因有三:首先,新标准的实施将使有致癌危险的日韩PVC保鲜膜合法化;其次,大部分企业不具备提供送检产品数据的科研能力;最后,保鲜膜不易回收,会造成环境污染。这些原因虽看上去条条有理,仔细一琢磨,怎么都觉得跟之前的原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试想,若新标准继续推迟施行,谁将是最大的受益者?据调查,时至今日仍有相当数量的不达标保鲜膜“潜伏”在农贸市场甚至超市,继续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制造着威胁。
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保鲜膜共分三种,即PE膜、PVC膜和PVDC膜。PE膜的防潮性和透气性能好,适合短期包装存放食物,超市用来包装的食物半成品都是这种,但是这种保鲜膜的耐温性不强,不适合高温使用;PVC膜是从日韩漂洋过海的“舶来品”,只能有限地用来包装蔬菜等物品,不能直接跟肉制品、熟食和油脂相接触,也不耐高温;PVDC膜的透明性和耐热性都较好,也有良好的耐油性和阻隔性,主要用来包装熟食、火腿等,成本略高。
保鲜膜新国标的本意是通过强制的方式对迷乱的保鲜膜市场进行系统规范,纳入整顿范围的项目包括:对可用于包装食品的要标注“食品用”,对PVC(聚氯乙烯)膜要标注“不能接触油脂”、“不得微波加热”或“不得高温使用”等警示语。这些条款从反面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只要在产品上标示相关警示语言,那么PVC膜也将成为合法的产物,这同时也是新标准延期执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大致了解了保鲜膜的相关信息之后再来看那三条理由。首先,PVC膜和其它一些“三无”保鲜膜的存在并不是由新国标而产生,新国标的延期实行不仅对这种现状毫无益处,反而会给制造商以不合理的心理暗示——即默许它们的存在;第二,如果不是在国家法律的强制规定下,要求一些中小企业在追求利益之外花费本钱参与科研能力的提升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第三,规定不管实行还是不实行,保鲜膜难回收都是一个事实,不会因此而改变,除非全面禁止保鲜膜的使用。显然,这也是不太现实的,一是保鲜膜的诞生是出于现代生活的需求,二是保鲜膜的使用并没有一个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清晰划分标准。
对于新国标切实施行的“难产”问题,不仅是国家相关部门该操心的问题,同时也是企业行会组织和普通民众该思索的问题。对一个存在争议的现象,不是没有法律来规范,而是有法却不能依,在人们生命安全和市场经济的角力中,若每一次落败的都是普通大众的利益,那么这种现象就是不健康和不合理的。笔者期待,保鲜膜新国标下一次确定实施不会又是一次狼来了的故事。
新版食品保鲜膜国家标准,把可否用于食品、是否可用于微波炉加热及标示相应警示语等列为强制标准,是出于对国人健康的考虑。据官方发布的消息,此次食品保鲜膜新国标强制部分之所以再次延期施行,是因为行业协会的申请。
在不少老百姓看来,法无禁止即许可。新国标延期,那些PVC保鲜膜厂商处于“法无禁止即许可”的状态继续生产,“不具备科研能力,没有相应检测仪器,不能提供相应数据”的大部分企业仍将继续生产的,没有标明“食品用”“可微波炉加热”等警示语、“可能影响人们健康”的保鲜膜仍将合法地“可能影响人们健康”。可以说,新国标延期,保鲜膜使用后不易回收的状况也没有得到一丝改善。
新国标延期,谁从中获取了最大的利益?不言自明。那么,谁又是最大的受害者?也是不言自明。
民以食为天,而食品的安全则是天的底线。食品保鲜膜的安全,相应地升格为天大的事。要问撑起这片天的是什么,恐怕不少人都会选政府公权力。一边是亟待规范的行业,一边是亟须公权力保护的人民大众,公权力该何去何从,相信亦不需多费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