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的辟谣算是让心存疑虑的公众吃了定心丸,但辟谣消息中也说:"对于来自天然植物或按生产工艺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如天然色素、增稠剂等,食品中本身就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风险较低,无需区别添加或天然存在的情况,通常不制定检测方法。"一"适量"就有可能给不法商家滥用添加剂留下机会,而今年初卫生部发布的可能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名单中就有增稠剂一项。
检测和监管是保护公众食品安全最重要的屏障,如果没有严格明确的标准,执法也就没有依据,单靠企业自律是不行的。而现在食品添加剂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添加剂的过量使用,而后者会让本来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充满风险。当食品添加剂逐渐变成利润添加剂,"一个面包从头到尾用上50到100种添加剂"时,公众的食品安全也就无从谈起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添加剂的使用是现代食品工业的基础,有了食品添加剂,企业才能生产出成本低、味道更好、保存更长的食品。据统计,2007年全国的添加剂总产量高达524万吨,从中获得销售收入529亿元。这是一个巨的产业。因此,有关部门必须不断加强监管,维护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不然,一旦发生影响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公众出于自我保护考虑,就会对所有添加剂产生抵触情绪。前有三聚氰胺造成的我国奶业全行业萧条,最近又曝出台塑化剂阴影,虽然都是因食品里加入了不是食品添加剂的其他工业原料,却让食品添加剂受了恶名,造成公众信心丧失,致使整个产业受到致命打击。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不法商家使用非食品添加剂和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就从未停止过。它像体育比赛中的兴奋剂一样,冒着极大的风险,以极低成本博取高额回报。只是兴奋剂伤害的是少数运动员,非法食品添加剂伤害的是万千大众。而在利益驱使下,犯罪者总是能一再通过种种"技术更新"冲破公众和监管部门的监督。因此,食品安全是一场持久战,不仅是因为要与违法者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拉锯战,还因为添加剂本身的安全性有时候要经过时间的检验。
最近,各地质监局对食品生产获证企业开展拉网式检查,重点检查企业生产是否有非法添加行为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取得了不错的工作成绩。但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和检测能力不足让我们看到,虽然已经开始行动,但要补的功课还有很多,对于食品安全还不能完全做到防范于未然。只有对非法食品工业添加剂严厉打击的同时,各有关部门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疑虑才能打消,公众的食品健康才会得到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