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增白剂是以过氧化苯甲酰为有效成分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究竟有没有危害,有关专家各执一词。各执一词的事情,在向公众推广的时候,态度理应慎之,但是,在里,我们根本没有看到相关部门为了这一点无法下定论的争议做一了解。而是听之任之。现在倒好,公众开始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儿,有志之士不断地呼吁的同时,但还是看到卫生部动作迟缓,久久不肯站出来说一句定心丸的话。
禁止了面粉增白剂,对公众是百利无一害的,不了吃不到纯白的馒头,但是对健康来说,是一件欣慰的事情。即便最后检测出来面粉增白剂对健康无任何影响,那也是给大众上了一堂科普与健康相结合的课,也算是难得的一件好事了。令人想不通的是,在技术上可能有突破,但是不见突破;在态度上能表明的,却难启齿。究其原因:原来是对企业的利益有影响。
有利益在其中作祟,这就不难理解卫生部对面粉增白的监管一直乏力,甚至无所作为的态度了:很多面粉企业都在使用增白剂,一旦对增白剂“杀无赦、斩立决”,不少企业很可能面临经营困境,至于老百姓的健康问题,反正已经用了那么久的增白剂,反正还没有权威确切的证据证明增白剂有害,多吃个一年半载也不是不能接受——于是乎一个半调子“死缓”政策就出台了。
在企业的生死与公众的生命健康之间,卫生部选择了企业的利益考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由于短视,只注重眼的企业利益,忽视了公众利益,势必会造成巨大的信任危机。从给面粉增白剂判死缓的举动,到解释其行为的动机,都可以看出来,相关部门对公众利益态度的冷漠。企业可以追求冷冰冰的经济利益,但是监管部门必须对公众负责。对面粉增白剂,公众有着食品“安全焦虑”的情绪在里面。这时候,有关部门要抛开利益的纷争,果然地消解公众的焦虑。如果食品安全一直存在隐患,公众必然会怀疑这里面的猫腻和公权力掺和着“添加剂”。面粉增白剂的争议,话语权不能单单由卫生部门掌握着,还需要多的部门介入,更需要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参与,方能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如果还要用一年的时间继续加重公众的焦虑,那么最后可能各方的利益受到严重威胁。(宁波 汪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