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经验难道失灵了吗?鉴于发达国家信贷购车比例一般占汽车销量的70%而中国仍徘徊在10%左右的现实,业内人士还是坚信,这种差距无论如何还是潜藏了中国汽车金融业发展良机,唯一需要变的是思路。
经销商集团化是当前汽车销售行业趋势,很多商业银行一改国内汽车金融长期以来都是以金融机构单方面运作为主体的老框框,纷纷采取了与经销商集团合作的策略,以汽车经销商作为销售的主渠道,建立汽车金融公司模式的事业部。
中国民生银行交通金融事业部汽车业务部总经理王炜告诉《汽车商业评论》:“我们谋划的是整个产业链,所以不仅仅是针对传统意义上理解的消费信贷。”
当前,很多经销商集团在谋求扩张,但融资却是拦在他们面前的一座大山。从一些大的经销商集团的负债结构上来看,都是短期债务,这是无法满足其新店从开始建设到最终收回投资整个过程的资金需求,获得资金支持是当务之急。
但是,很多金融集团和银行的观念仍是,“经销商需要中长期的资金支持吗?”这种传统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经销商筹资困难的现状。同时,四大国有银行更倾向于服务于国家的大型项目、基础设施,而并未把汽车金融业务作为战略业务来设立。
《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一些商业银行认识到了经销商的这一需求,正在计划为其提供扩张性的融资,提供运营资金。以民生银行为例,民生计划针对经销商集团,制定一个金融支持计划的整体解决方案,其中既包括传统的银行所支持的产品,还会在这个平台之上,建立一个适用于流通领域的专项计划,推出一系列汽车金融产品。
除了资金的提供,人员配备也是关键。王炜告诉《汽车商业评论》,民生银行将会帮助经销商培训人员,因为“最终面对客户的还是经销商,如果老是和银行面对,他们会觉得很怪”,民生银行要做的就是“流程植入,配合着培训和绩效管理的设定,更多地依靠经销商的人力”。
比如,一直为老百姓所诟病的贷款审批周期问题,民生银行希望通过培训帮助销售人员能够很好地辨识能够成功贷款的用户,这样的话,不仅“替我们做了初审,降低了我们后台无效的劳动,也给用户一个合理的预期,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商业银行与经销商合作的意义是双重的,一方面为中国汽车销售市场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另一方面也会促进越来越多的汽车金融业务在中国展开。另外,银行也能借此涉足相对独立的汽车金融业务,比如汽车租赁,比如联合厂商推出的新兴汽车贷款。
以招商银行的“车购易”为例,只要购车者拥有过招行的信用卡,持卡3个月以上、信用额度5000元以上、还款记录良好,就可以通过“车购易”购车,购车者一般需要支付30%的首付款,剩下的车款,分期付款形式支付,没有利息,这确实会对一部分年轻购车者构成吸引力。
2009年8月底,国家对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开闸。这将降低这些企业的融资成本,车贷利率或将就此下降,这势必会对银行的汽车金融业务产生一定的冲击。
目前,这种冲击还未显现,因为银监会对申请发行的机构有着明确的资质规定,其中最近3年连续盈利等条款使得一些新近成立的汽车金融公司暂时不能涉足这一业务。从长远来看,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间的大战是否会打响,还是未可知的。
由于银行还不允许发行金融债券,中信银行目前已决定同其战略投资者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组建国内首家由银行控股的汽车金融公司。《汽车商业评论》认为,如果审批通过,中信必定凭借其强大的资金优势,谋求发行汽车产业债券。
更进一步来看,民生银行希望将来能够发行针对汽车行业的产业基金,它可以针对整个产业链条,配合银行背后的债券,加上传统意义上的贷款,就可以让企业后续的融资随时匹配上,更有助于企业发展。
王炜对《汽车商业评论》说:“在中国汽车金融的路子不同于国外,不同于厂商主导金融公司占据市场,可能会以金融机构为主,这或许是中国独特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