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洋鬼子”在国内多个消费品类领域大行其道。“一方面是为了迎合国内消费者崇洋媚外的心理。很多消费者感觉洋品牌就是好,档次高、质量好。”广州某品牌服装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张明(化名)告诉记者,“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商品卖得高价”。
张明称,一件定位中高端路线的服装,从出厂价到零售价,一般要翻10倍,比如一件在高档商场里摆卖标价为1000元的衬衣,它实际出厂价可能只是100元。
为什么要标这么高的价?“产品生产出来后到零售终端,这中间走的程序太多,不卖高价无法应付那么多环节产生的费用。但国内品牌标价太高消费者接受不了,大家只好在品牌的出处上做文章,为高标价找一个幌子。”张明无奈地说。广东省时尚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凯洛还指出,在销售渠道上,百货公司也给洋品牌广阔的空间。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流通领域,商品产生成本的各环节包括商场扣点、税收、运输、生产成本、人工(含仓储、办公室租金)等。其中,商场扣点为销售额的30%,商场还要求收取供应商每年的装修费,每个柜子10万左右;税收17%,“光这两项的费用就占了47%”。此外,还有其它杂七杂八的费用,“商场店庆、促销、节假日的各种让利。”一家百货公司供应商说。
“零售商向供应商拿利润,已成为其盈利途径之一。”中国供应商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行动援助组织等单位曾联合发布了《中国供应商生存状态调查》报告。据调查,有77.67%的被调查的供应商表示,零售商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供应商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
“商品毛利额应是零售商的利润主体,也应该是供应商的主要利润来源。”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院长、中国供应商研究中心主任杨谦表示,但调查显示,零售商转嫁给供应商的费用,按保守数值计算占供应商销售额的7%,按平均数值计算占销售额10%左右,即供应商利润的主要来源商品毛利的绝大部分甚至是全部,被零售商拿走。
上述报告还以国美电器公司财务报表披露数据为例:2007年度国美经营活动利润18.03亿元,同期来自向供应商的收费收入有18.4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