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离家出走的亚洲象成功的吸引了大家的目光,15头原本生活在热带雨林的亚洲象以特殊的方式让大家对云南这个地方有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让大家对亚洲象的生活习性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让更多的目光投向亚洲象的栖息地变化以及亚洲象的保护,"断鼻家族"。
梳理一下象群迁移路线,即2020年3月,离开原生活地勐养子保护区后,先后在普洱市思茅区倚象镇、宁洱县区域活动。
2020年12月17日,象群由宁洱县进入墨江县,并在途中生下一头象宝宝。随后,象群又从墨江县迁徙至玉溪市元江县觅食。
2021年5月16日凌晨,该象群内的15头大象进入红河州石屏县宝秀镇。8天后,该象群先后迁徙至玉溪市峨山县大维堵村一带,。
2021年5月28日7时,象群已行至玉溪市峨山县城北侧峨峰山山脊一线林地内,且有继续向北迁移的趋势。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此前的40余天时间里,北迁的"断鼻家族"象群在元江县、石屏县共肇事412起,直接破坏农作物达 842亩,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近680万元,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
一、亚洲象现状及迁徙的可能存在的原因
亚洲象,别名印度象、大象、亚洲大象,属长鼻目象科象属,是亚洲现存最大的陆生动物。亚洲象是我国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目前,国内的亚洲象分布在云南省临沧市、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经过30多年的拯救和保护,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93头发展到目前约300头。
近几十年来,由于中国人口快速增长,导致了环境遭到破坏,导致象群迁徙的原因可能如下:
1、人口变多,人类活动越来越多。过渡的开发和追求经济效应,这样导致了人象生活的区域重合,为了达到人类效益的最大化,人民砍伐树木,改成经济作物,亚洲象的栖息地变少,这样的话时常发生人象冲突,野象被打扰,最终能选择迁徙。
2、大象数量超出原有栖息地承载力,根据2014年,统计保护区有280头左右亚洲象,现在有300多头。有关研究显示,一头成年亚洲象在天然林里的平均生存空间是10平方公里。
1、尽快找到大象迁徙的真正原因,从源头上解决大象迁徙的问题,引导大象回到保护区。
2、划分好具体的责任,切实做好人民群众安全的维护工作,做好的对野象群的监控,定时定点的投食,办好大象"食堂",避免象群伤人。
3、做好民众的宣传工作,宣传一些与亚洲象在野外相遇时的应对方法,比如禁止围观、挑逗、戏弄,禁止用鞭炮、礼花弹等方式进行恶意驱赶和伤害,应尽快避让。重点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
4、出台相应的保护方案,提升栖息地的质量,改善大象生存的环境,有条件的可以设立专门的野生象研究中心。
5、进一步加大对猎杀野生象等行为的执法打击力度,联合工商、海关、公安部门开展亚洲象专项执法行动,建立健全野生动物的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