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是没有任何资格,也不说自己是律师却从事法律业务的;还有一些外地法律工作者,虽然有律师牌但是并没有在深圳登记注册的,通常偷偷摸摸地租房开展业务;还有一些所谓的维权组织、维权中心开展法律业务。这都是法律服务管理所不允许的。”龙岗司法局蔡志伟科长告诉记者,这是非法从事法律活动的几种主要情况。
李明原本打算成立一个合法的维权协会,但最终还是没有成功。李明讲述了自己艰难的申请之旅:首先到市民政局申请,民政局要求他寻找一个挂靠单位,于是他找到了市综合治理办公室。然后从综治办开始,他先后找到了出租屋管理办、公安局、劳动局、市总工会、市政府,结果最后又回到了市民政局。“由于没有先例,他们都不批。”李明很是沮丧。由于知道没有在民政部门注册的组织迟早是要出问题的,李明寻求了另外一个办法——成立劳动争议服务部。
“开始的时候,服务部完全是免费的,坚持了半年,后来实在撑不下去了,每个月都是依靠我妻子1200元的工资,就考虑收点费。我成立的是劳动争议服务部,所以收的都是咨询费,每次依据他们的经济状况适当收点,其实很多时候都还是免费,直到今年我才基本上不用依靠老婆的工资了。我当公民代理的时候从来不收费,国家法律明确规定公民代理不能收费,这我很清楚。”
“让我们进行劳动争议咨询,但是劳动争议咨询怎么可能不涉及法律法规的咨询呢?这不是自我矛盾吗?”面对着这个排除式的营业执照,李明很是迷茫。
“据我了解,现在深圳的劳动争议服务部有18家以上。基本上当公民代理的,我接触到的95%以上都是从工厂里面出来的,特别是受过工伤,打过官司的。所以现在有一些公民代理做得很不规范,社会上都把我们叫做黑律师,我们也很痛心。”小学毕业的李明自己走上公民代理之路,正是有因自己受了工伤却由于不懂法而输了官司的启蒙。
在李明看来,法律援助是需要的,但是公民代理和劳工咨询、服务组织的存在也是合理的。他的劳动争议服务部已经在尝试开展法律培训,每一期预定的50名名额总是会超员到70多人。
当“黑律师”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时候,司法机关和律师协会是喊得最凶的。“黑律师”的出现,不仅仅是抢走了本来属于正规律师的市场,并且也让社会对律师产生了种种误解,在于秀峰和张志看来,“黑律师”就是律师行业的死敌。
“公民代理的大量出现是因为深圳外来工市场有着巨大的需求,但是他们又无法支付高昂的律师费,这才是公民代理出现的真正原因。”李明认为。
“黑律师关外多关内少,这正是我们律师协会需要反省的。关外地域广大、人口分散、律所数量少,而关外特别是外来工有着巨大的服务需求,这种供需矛盾给黑律师提供了机会。”张志表示。
据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龙岗区的律师事务所只有15家,宝安区包括外地律所的深圳分所在内一共有28家,而在深圳律师协会网站登记的律师事务所多达230多家。张志表示:“应该允许律师事务所在关外设点,解决关内外法律服务不平衡的矛盾。同时要鼓励关外加强自身建设,扩大律师队伍。”
与此同时,外来工劳动争议案件的标的额小也导致很多律师不愿意代理此类案件。于秀峰表示,“更多的法律援助会很好地解决问题。深圳的外来工很多,需要市、区加大法律援助的工作。”
于秀峰透露,2005年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六庭(劳动争议庭)共判决1.6万件。而深圳市目前一共有律师4000名,不含各区、各劳动站的劳动争议案,如果每个律师代理4件就能够完成。
在龙岗区长期致力于外来工发展的祝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也在开展相关方面的法律培训,每期为期3个月,对外来工进行系统的培训,然后他们回去之后再在外来工中间进行普法。李明的培训则是周末一个下午三个小时速成,主要讲劳动法、劳动安全等知识。虽然他和祝强选择了不同的普法模式,但是,外来工群体自身的普法运动一直在悄悄进行中。
李明有着一个宏大的构想,将深圳的劳动争议服务部组织起来,成立一个“深圳市劳动争议行业服务协会”,所有服务部作为会员加入,登记负责人的资料,树立自身的公信力,同时整合资源,对这些大多数是高中及其以下文化水平的公民代理进行法律培训。“类似于律师协会一样,规范了行业,同时也便于政府管理。”
作为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的于秀峰表示:“律师应该作为主力军,各区、街道司法所、调解员都应发挥作用,弥补律师人数、工作上的不足,刚取得律师证的年轻人应充斥过去进行锻炼。更好、更快、更宽地解决法援问题,程序上简单化,法援条件适当放宽,明年的人大我就会提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