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是国家持续发展的保障,而保护民族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或民族是没有独立思想的,也就必然是强大不起来的。众所周知,我国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但近年来却面临民族文化不断遗失的问题。那么如何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既需要经济发展作为基础,又需要注意保护文化的原生态性,实现在发展中保护民族文化。
发展经济是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古往今来,经济发展一直是各个国家和朝代发展的重心。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丰而知荣辱",只有经济发展、百姓温饱,才有更多的能力和手段去保护民族文化。如果不能把握住这个重心,悠久的历史文化没有办法传承,多姿多彩的民族特色没办法发扬光大。以天国上朝自居闭关锁国的清政府,生产力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落后就要挨打,最终被船坚炮利的西方列强打开国门,火烧圆明园,盗走不计其数的珍宝,敦煌壁画更是遗失无数,至今陈列在西方国家的博物馆里。倘若国家富强,就不会有近代中国社会屈辱史和抗争史。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为民族文化保驾护航。
保护民族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民俗文化是依附于中华民族上千年的生活习惯,情感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与风情,可是随着现在社会的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地方为了发展旅游业,为了满足旅游者猎奇的心理,急功近利甚至一味迎合游客,导致民族文化低俗化、舞台化、商品化,从而使民族文化失去了其质朴归真的特点。习总书记说过"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江西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当地政府出台一系列保护其文化及环境措施。使"田园风光、淳朴民风、古村风貌"跃然而出,游客接踵而至,络绎不绝。由此看来,保护文化与经济发展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掌握好其平衡点,民族文化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协调之路才能促进经济的进步、文化的繁荣,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创新性的思维。著名的旅游城市西安,是一个历史古都、文化古都,借助文化旅游既发展了当地的经济,同时也积极探索旅游新形式,比如大唐不夜城的出圈,让更多人感受到西安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发展了文化保护。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无情的岁月不断地流逝着,惟有古老的民族文化向我们诉说着过往,成为连接我们的精神纽带。为使民族文化更具生命力和活力,我们应当坚持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并行,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持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的统一,让民族文化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