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甲、乙、丙三人共同完成一项工程用了6小时,如果甲与乙的效率之比为1∶2,乙与丙的效率之比为3∶4,则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小时。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效率类题目。
第二步,根据题目中甲与乙的效率之比为1∶2,乙与丙的效率之比为3∶4,推出甲∶乙∶丙=3∶6∶8,赋值效率为3,6,8,则甲、乙、丙效率之和为3+6+8=17。
第三步,甲、乙、丙三人共同完成一项工程用了6小时,则工作总量为17脳6=102,则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102梅6=17(小时)。
【例2】有20人修一条路,计划15天完成。动工3天后抽出5人植树,留下的人继续修路。如果每个人工作的效率不变,那么修完这条公路实际用()天。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效率类题目。
第二步,根据20人修一条路,计划15天完成,假设每个人的效率为1,则工作总量为20脳15脳1。
第三步,动工3天后抽出5人植树,留下的人继续修路,则假设3天后还需要t天完成修路,可得:20脳15脳1=20脳3脳1+15脳t脳1,解得t=16天,则实际使用了3+16=19天。
【例3】甲施工队每天能完成某项工程的,乙施工队施工效率是甲施工队的两倍。则甲、乙两队共同施工()天就能完成该工程。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效率类题目。
第二步,根据乙施工队施工效率是甲施工队的两倍,赋值甲队的效率是1,乙队的效率为2。甲施工队每天能完成某项工程的,则工程的总量是9。
第三步,甲、乙两队共同施工的效率是1+2=3,则两队一起合作完成需要9梅(1+2)=3(天)。
以上便是工程问题中效率类题目的考查情况,不知大家是否有所掌握呢,其实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做题一定要灵活哦,比如在题型识别时,除了题目给出效率之间明显的比例、倍数关系来判断为效率类外,对于题目中说到同样的工作量,不同主体完成时间不同时,可以根据工作总量一定,完成时间比与效率成反比来间接推出效率的比例关系,从而进行赋值效率。此外,当题目给出人数或者机器数时,一般默认每个人或者每台机器的效率相同,赋值人数或机器数的效率均为1。因此,大家在做题一定要灵活变通,举一反三,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