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论考试中,解决问题类题目是典型考题。这类题目在联考中常常"自问自答",考生大多可以通过直接誊抄或改写资料来形成最终答案,但在国考或部分不参加联考的省份申论试卷中,会出现"有问无答"的情况。在没有相应资料可抄、可改,又没有足够知识储备的时候,很多小伙伴开始"怀疑人生",脑海里出现了大大的问号:不是常说申论的特色是用材料表达,可以"抄"资料的吗?不过,大家莫慌莫急,虽说大部分题型是有资料可"抄",但解决问题里确实有这样的情况,若想不在考场上捉襟见肘,就要做到"心中有墨","信手拈来"。接下来为大家来细细解读如何搞定这类"无答之问"。
一般遇到此类题目的时候,我们希望考生除了"心中有墨",还常常要做到"对症下药"、"粗中有细"、"止痒消炎",如此才能真正"信手拈来"。
"心中有墨"中"墨"即基本能涵盖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大致可分为五大维度,分别为认识层面、规范层面、监管层面、资源层面、技术层面。认识层面对应的是解决观念、意识、思维、能力方面出了问题的办法,一般有宣传、教育、培训、学习等;规范层面包含解决政策、法律、条例,制度、机制、体系等方面问题的办法,常有规范的制定和执行等;监管层面侧重在监督角度提对策,往往有政府监督、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等;资源层面一般是指资源的缺乏,具体在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方面。人力资源缺乏,需要人才政策先行,吸纳、招聘、引进随后,还需激励、培训、合理利用。财力资源缺乏,可以让政府、企业、个人等主体来解决,政府角度最常见,可以加大财政投入、税收优惠、贷款优惠等。物力资源往往有两类问题,即设施或设备,设施通过建设或完善,设备用购买、引进、研发等解决。信息资源的缺乏考查的相对较少,不过也应大致了解其解决办法,一般而言可以通过调查或者购买信息得以解决;技术层面所涉及的角度很多,有科学技术、运营技术、操作技巧、工作技巧等,但万变不离其宗,无外乎就是要进行技术的创新,技术要创新就需要有战略先行,其次是资金投入,还需人员配备,因此,到了技术层面的办法,往往要与前面相结合来提出。
上述五大维度的办法,看似丰富,但应注意不可随意套用,要"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也就是要有针对性,应准确找到所有待解决的问题或引起当下问题的原因,这需要通过阅读理解相关方法在资料中锁定。否则,张冠李戴、不切实际,虽"信手拈来"了,却答非所问、难得高分。
与此同时,"粗中有细"常常也是应做到的,一般在题目要求"具体",或题干本身问的是"措施"时一定要做到。此处的"粗"指的是大方向的应对之策,"细"指的是具体化的办法,那么,如何做到具体化呢?可以从方式、内容和效果角度去展开。
最后,还有"止痒消炎",这是一种思维,是对五大维度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此处"止痒"指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也就是及时止损的办法。而"消炎"指的是建立起长效机制,治理根本问题,避免下次再出现类似情况,而根本问题是在认识、规范、监管层面。虽然答题时我们从五大维度去思考基本上能够解决问题,但内心是要明确哪些是当下的问题,哪些是长远的、根本的问题,如此呈现的答案才更加清晰,才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地解决了问题。
总之,"无答之问"只要"有备"且关注细节,就能"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