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本人西部某中心城市在编公务员两年,双一流高校毕业研究生,从大三开始为考编做准备,包括学业规划上、个人经历上,都朝着最有利于考编以及体制内生存做准备,期间参加过一次省考、一次国考、一次选调,省考、国考时均是在读状态,进入面试名单;选调一次上岸。
我的备考路开始于大三,那时我便考虑清楚了,专攻西部某中心城市公务员,一是因为该城市平台在我所处省而言最佳,城市体量大、环境氛围好、机会更多;二是因为在偏远小城市长大,从来没有机会去外面看看,终于能自己做主了,所以想去外面闯闯,换个环境生活。
虽然有野心,但缺乏勇气。综合比较后,觉得公务员是最适合自己的,待遇居中、发展稳定。所以,早早地便决定了专攻考公。
仔细研究了该地区公招公告,发现其中一条"捷径",该地区每年会从特定几十所高校招急需紧缺选调生,给行政编制,普遍都去了市级部门不错的单位。所以,我的目标就是(1)冲进这几十所高校其中之一,(2)满足急需紧缺招考条件,优秀/干部经历/党员。
于是,从大三开始,我便给自己做好了学业、职业规划,专心备考某高校研究生(离本科就读高校最近的一所西部高校,在招考高校名录里),同时,开始留意一些体制内实习的机会,提前接触体制内生活,也是提前看看自己是否适合呆在体制内,若不适应也能尽早另作打算。
可以多利用辅导员、导师、学院资源,以及家族资源,一有机会就去尝试,大三那年暑假家里安排在老家乡镇党群办实习过一段时间,后又在就读高校所在城市某局办公室实习过一段时间,提前接触到体制内前辈,坚定了自己的目标,也储备了有益经历。
经过一年多准备,成功考入目标高校,成为文科研究生。
16年9月进入该校读研,一边备考,一边谋划有益经历,所以入了党,认真学习拿了优秀,满足急需紧缺选调参考条件。期间以本科毕业生身份参加过一次省考、一次国考,真枪实弹地"练习",每经历一次实战,都回头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备考是否科学、是否精准,从而备考更加有针对性。
备考笔试就两门,行测、申论,行测题量大、时间短,个人觉得除了完成题目外,也是也反复训练取舍意识,就像工作一样,优先安排紧急的、影响大的,不着急的、影响小的可以往后放。所以,分值占得大的,优先考虑。比如资料分析、言语理解,数学运算、图形推理这种比较占时间的可以考虑往后放,而常识题比较客观,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没多少思考余地,可以放在中间作为调节。自己的做题顺序是资料分析鈥斖评�(除图形推理)鈥斖靠ㄢ�斞杂锢斫忖�敵J垛�斖靠ㄢ�斖夹瓮评礅�斒г怂汊�斖靠ā⒓觳椋г怂闾氖奔洌苑旁谧詈螅奔涫翟诓还痪退姹阊∫桓觯苤换嵋膊涣艨铡R欢ㄊ窃谧鐾暌徊糠趾缶屯靠ǎ灰旁谧詈笠黄鹜浚簧偃俗鐾炅嘶量ㄈ疵挥型客甑摹7锤囱盗沸纬勺约旱淖鎏馑承蚝拖肮吆螅涂ǖ绞奔湔攵孕匝盗罚岣咝省�
申论,题目固定,归纳总结、综合分析、问题建议、应用文、大作文,前四种可以统称为小题,题虽小,但量大,高度重视;大作文,虽分多,但有常规思路,针对性训练即可。所以我的申论分为针对性训练和专项训练两部分,针对性训练就是把各种思路下大作文的框架、标题、分段小标题练好,各段论证形成几个基本思路,然后找一些真题针对性写几篇,和参考答案对比找出差距,多练形成个人思路即可。小题上就是一段时间一个题型专项训练,无它,唯熟能尔。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应用文,要多见题型,见多识广(这个里面包含的题型太多了,出题万一出到不常见的,也大概知道怎么构思,我们当时考试有一道写领导讲话稿的)。
面试可以按照申论思路来准备,可以找备考的小伙伴一起练习,多脱稿开口。
最终以笔试160+、面试同场次中偏前成绩(综合成绩同地区终录第一)顺利通过,毕业即无线衔接入职某区政府办公室。
写在最后:主要是想说强调下备考真的需要精心准备,不是说要刷多少题,考多少次试,而是从心里就完全说服自己,坚定目标信念,踏实准备。同时,加点"功利心",不断去围绕目标修正备考的方式方法和思路。身边也有临时抱佛脚一次通过的,但又有多少人有这样的运气呢。所以,少点侥幸心理,精心备考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