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母亲,对女性生孩子给予更多关怀与福利,是社会文明应当具有的温度。但是,鉴于劳动侵权的客观存在、以及某些用人单位明里暗里地歧视孕产妇,如何保障女职工的休假权仍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事实上,1988年颁布执行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七条已明确规定:怀孕的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当算作劳动时间;第八条又规定:女职工产假为九十天,其中产前休假十五天。既有的规定是否得到了切实执行?
我有一个亲戚正处于怀孕期,她在北京的一家民营企业上班。据她讲,她去做产前检查都要被单位扣钱,也就是她没有享受到带薪的“产检假”。我问这是为什么?她说单位的人事部门答复“我们就这样”。
随后,我上网查阅了相关的规定,发现对于“产检假”,各地有各地的规定,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说法。“北京市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若干规定”第五条说:怀孕女职工依照医务部门的要求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当算作劳动时间,按出勤对待。也就是,北京没有具体规定“产检假”的天数,只是按医院的要求来。然而,其他一些地方则对“产检假”精确到了天。比如,针对怀孕第1至第6个月,有的地方规定只能带薪检查一天;有的地方则是每个月可以检查一次,都不得视为请假。
网友的回复更是各种各样。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的人往往会说:只要和单位说一声,就可以放心地休息与检查;在外企工作的人则不无炫耀地说:外企很人性化,不会拘泥于国内的规定;最惨的常常是民营与私营企业的职工,赶上老板有点人情味的还好,赶上血汗工厂,连法定假日都时常加班,孕产假更是没谱。
虽然各地的规定不尽相同,甚至与相关的上位法存在冲突,但带薪孕检本身是得以确立的。按理说,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所在地的规定,职工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维权。但在现实中,有多少人会这么做?一面是被扣一部分薪水,另一面是与单位闹僵丢饭碗,绝大多数人恐怕只能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即便真有人想讨个说法,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规定,再加上某些规定存在模糊性,也为单位辩解留下很大弹性。
问题随之而来——既有的孕妇带薪产检尚且存在不确定性,如何确保“升级”之后的产假能够切实执行?没有惩处就没有敬畏,以往的一些条文恰恰是没有明确违规的处罚,由于没有“通电”,一些所谓的“高压线”变为了违规者眼中的橡皮筋。
值得注意的是,《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用人单位违反规定的,将按照受侵害女职工每人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处以罚款,或对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相对于老条文,更加明晰的处罚是一种进步。但是,相对于当下的职工月平均工资,处罚金额是否能对企业产生震慑力值得关注。另外,“对责任人依法处分”,处分的标准仍然模糊。因此,征求意见稿恐怕还需要斟酌。
至于地方行政部门,面对上层条例的修改,在出台地方性实施办法之时,也应当做到标准统一、细化惩戒,从制度层面封堵违规企业的侥幸心理。与此同时,地方劳动权益保障部门也应将目光更多地投向非公有制企业,让“容易受伤的人”得到应有的呵护。 (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