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提高企业对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认识。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确保资产增值,企业人工成本必须受资产增值的约束。企业人工成本的支出,既要保证工资水平在劳动力市场上有竞争力,又要保证产品在商品市场上有价格的竞争力。因此,要加强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宣传,使企业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增强控制人工成本的意识,充分认识统计核算人工成本的重要性。要把人工成本作为劳动力要素投入的总费用,进行严格的统计核算和分析比较,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企业效益好,职工收入的增长才有保障。
2、确定正确的人工成本控制目标。人工成本是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控制人工成本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利润和提高企业在国内和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实力。人工成本与企业利润虽存在着彼此消长的制约关系,但都来自新增值。企业的增值是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其中包含着人工成本的利润,单纯从利润目标出发而降低职工利益的行为必然得不偿失。只有高效率的劳动才能创造低成本、高利润目标出发而降低职工利益的行为必然得不偿失。只有高效率的劳动才能创造低成本、高利润率和劳动者的高收入,而高效率的劳动取决于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和劳动积极性,取决于对劳动者的投入。因此,人工成本既是与利润来同一源泉,又是能够保持同方向变化的成本支付项目,对企业人工成本进行管理和调控,并不意味降低职工收入来增加利润,而是要控制总费用的结构,在增加值的经营方面下功夫,把企业利润和职工收入协调起来。所以,控制企业人工成本目标应该是职工收入与利润的同步增长。
3、建立科学统一的人工成本统计制度。目前,人工成本的统计还未纳入统计体系,也没有统一规范的统计报告制度,实行人工成本统计的仅仅是少数企业,统计的数据缺乏可比性。国家统计局和各行业主管机关、各地方政府,应尽快将人工成本的统计纳入到统计体系中,作为劳动工资统计的一项内容,反映在劳动工资统计年报中,每年与劳动工资统计年报同时填报。人工成本的统计应以财务核算年度作为人工成本统计年度,以财务及其他专业的统计核算数据业为依据,由劳动工资统计部门单独进行统计,即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但人工成本的统计结果应与财务核算和其他专业统计核算的结果保持一致。国家统计局和各行业的主管机关、各地方政府,应将企业人工成本的统计结果,作为劳动工资统计公报的内容向社会定期公布 ,便于企业在国内外企业之间进行比较分析。
4、单独设立人工成本的会计核算科目。在财务会计的核算科目中,人工成本的会计核算项目比较分散,给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使人工成本的统计结果缺乏准确性。为了方便准确的统计人工成本,在会计核算中设立“人工成本”一级科目,将人工成本的所有项目进行汇总,使企业人工成本资料档案化、条理化,便于统计分析。
5、要制定科学规范的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办法。应当在企业人工成本进行规范性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人工成本的范围、指标和统计分析方法,作出科学的统一规定和解释,制定出有效的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办法,促使企业在人工成本核算方面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及时、有效地监督、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费用支出,改善费用支出结构。
6、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的资金投向技术改造 ,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发达国家企业的平均单位时间的人工成本大大高于我国企业的水平,其单位时间内创造的社会财富也远远高于我国企业的水平,其中很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科技水平高,产品和劳务中科技的含量多,劳动生产率高。所以,提高装备的科技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是降低企业人工成本的关键途径。
7、积极推进和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在企业内部分配方面,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分配的激励作用,要基本形成以人工成本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内部分配约束机制,要使社会平均人工成本水平逐步成为决定企业工资收入水平的重要约束条件之一,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比较完善的内部分配制度。通过减员增效,加快富余职工的分流,减轻人员负担,通过严格控制各种用工人数控制人工成本总量,提高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