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工作者应树立新的观念,不仅要对职工的总量和配置结构进行管理,还要对这一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总费用和各项费用的结构进行统一管理,也就是说要对整个人工成本进行管理。
2、加强人工成本管理与劳动制度改革相结合,加快精干主体,分离辅助步伐,彻底解决企业办社会弊端。同时必须冲破“人多好办事”的陈规陋习,实行优胜劣汰、竞争上岗、择段上岗、工资与资历脱钩,与岗位和业绩挂钩,进一步激励“人尽其才”,在职工中真正实现人力资本的价值。1998年我们虽然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分离了销售公司、供应公司、生活公司,管理岗位实行了精简和竞争上岗,但辅助生产岗位显然尚未改革到位。
3、应注意人力资本投入和效益产出的关系,合理改革人工成本费用的投放结构,充分发挥人工成本各要素的激励作用。同时,还要积极探索控制人工成本的科学方法,为进一步搞活企业内部分配和建立现代企业分配制度创造必要的条件。
4、为强化人工成本的管理,应建立人工成本总额和构成的统计制度,规定统计口径,以便 掌握逐年变化情况,从中分析出人工成本支付的最高限额和最低限额。
5、应每年初,根据企业年度利润目标计划和市场变化情况测算出适度的人工成本控制线,据此从增加人工成本的资金来源和各种方案对人工成本增加的需要量这两个方面进行平衡预测,作为增加职工工资收入科学依据。
6、在条件允许时,应建立数学模型对人工成本进行更高层次的分析管理工作。在测算出可实现的最大利润基础上测出最佳用人数量、结构和最佳人工成本水平。同时,测算出各种类型人员使用过程中的成本费用和收益水平,努力提高人工成本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