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全员风险意识是防范风险的前提。相当部分企业领导人的法律风险意识仍然滞后,在决策时往往忽视或者轻视了法律风险的存在,更注重于速度和效率,结果是不但达不到决策的预期目标,而且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危害,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企业员工由于工作岗位的不同,发生的法律风险原因和结果也不尽相同。所以,对不同工作岗位的员工,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的法律风险意识。只有企业领导人和全体职工都建立了法律风险意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才可能减少和避免发生潜在的法律风险。
完善企业规范制度是防范风险的基础。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参与市场竞争的内外部环境,对涉及法律风险的重要事项,以企业规章制度的形式对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作出明确规定。高速公路为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受金融、物价市场影响,高速公路企业规章制度,应根据政策和企业的发展、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适时作出相应的修改,保证企业规章制度合理合法并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抓住热点难点工作是防范风险的关键。高速公路的法律风险防范重点,一是在筹融资的成本核算过程中,认真分析融资风险和偿付能力;二是重大施工承包和物资采购合同,应当充分把握质量和市场波动的影响;三是运营管理过程中,认真履行法定职责,防止管理瑕疵引发的诉讼和非诉案件。在防范企业法律风险过程中,企业必须结合实际抓住工作重点,才不会避重就轻,造成顾此失彼。
强化法务机构履职是防范风险的保证。在建立起健全的法律事务工作机构的基础上,必须要拥有高素质的从事企业法律事务的工作人员,并保证其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包括参与重大决策发表法律意见,重要制度和重大合同的合法性审查,易发纠纷事件的预告防范和应急处置,诉讼纠纷的法务人员提前介入等。只有保证企业法律事务工作人员切实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才能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发生和扩大。
加强内部监督是防范风险的有效保障。企业内部监督与考核,同企业生产经营密切机关,也是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关键环节。只有将法律风险防范成效与企业绩效和个人利益相挂钩,将奖惩机制引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考核中,才能保障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落实,建立起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有效机制。
建立自我诊断体系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机制。根据高速公路投资、建设、运营的特点,建立测评监控企业法律风险的指标诊断体系,以供企业自我测评,指标体系可分为管理良好、危机征兆、需要整顿、危险预警、严重危机等几个级别,在相关数据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企业法律风险评价模型,每一测评指标均含相应分值或权重因素,用以诊断识别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状态及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预警机制、排查制度和纠错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