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直接给出分类标准毕竟属于少数,我们更多还是要从材料出发,梳理清楚材料的逻辑,明确答案分类。
【例 2 】 " 给定资料 5" 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 800 年的主要原因。( 10 分)
【材料】东汉永平十二年,孝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治黄 ( 此前黄河已泛滥几十年 ) 。王景受命于危难之际,率几十万兵士民工,修汴渠治黄河,历时一年,用费亿钱。自王景治河后,河行新道,维持了 900 多年未发生大改道,是时,汴渠成为东通江淮的主要水道。王景的主要工作是修建了自荥阳至千乘的黄河大堤,治理了作为东汉漕运主要通道的汴渠。 鈥︹�� 以上所述主要是从治黄工程的角度看问题 ,但据黄河水文、植保专家的研究,王景治河至隋代的 500 多年间,为黄河史上又一阶段,其特点是黄河下游河患相对较少,在此期间,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的记录较少,这一时 期黄河下游有分支,两侧又有较多湖泊洼地;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否则,王景所开新河道 ( 如汴水 ) ,也会很快被淤积,从而使河床不断淤高,降低其泄洪能力。 鈥︹��
这道题审题后得知,我们要概括的是原因这一要素,我们回到材料梳理逻辑。通过" 以上所述主要是从治黄工程的角度看问题 "这句话得知,以上都是因为治黄工程 所以黄河安澜,接下来是从气候告知我们,暴雨少、河患就少,导致 黄河安澜。我们可以通过" 以上所述主要是从治黄工程的角度看问题 "将要点分割,一个是治黄的原因(主观),另一个是气候的原因(客观)。因此,最后我们再呈现答案的时候,可以分为主客观 两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