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义学角度来说,每个词语或句子均有词典义(或本义)、引申义与语境义,申论中的理解题主要是回答理解对象的语境义。
词典义是一个词在社会使用中的全部含义集中起来,经过概括、抽象而归纳出来的,因而是客观、概括、静态的;而语境义则是一个词在具体的语言中与特定的语言环境相联系的具体含义,因而是具体、动态、具有命题人设定的主观色彩。
如2021年国考申论副省级试卷第3题第1问,谈谈什么是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冷与热"。以"冷"字为例,其词典义包括:1.温度低;2.使冷(多指食物);3.不热情,不温和;4.寂静,不热闹;5.生僻,少见的;6.不受欢迎的;7.乘人不备的,暗中的,突然的:8.比喻灰心或失望;9.姓。而"冷"在材料中的语境义则是指"地方志部门是辛苦、不受欢迎的工作"。同理,热的语境义则是指"价值高、能存史、育人和资政"。
同一套试卷中,第1问中的"有形",其语境义为"硬件基础设施",而"无形"则含义较多,主要包括干部及村民的认知、思想与社会风气等。再根据"这些努力和奋斗所换来的,有形的会老去,无形的却能从此改变小谷村。"这句话中的"却"字所传达的重点,可知,"无形的"含义丰富,接着将其丰富含义的具体表现列举出来,最后总结这句话即可。
2022年的市地级试卷中,理解对象是一个词语"种戏",首先根据材料语境是指"运用多种手段推广传播民间戏曲",接着根据材料罗列各类手段的具体表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