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希哲说:“中国式‘用工荒’,既体现在供应总量上,也体现在供应结构上。”彭希哲教授说,“我国自实施计划生育以来,出生人口逐年下降,相应地,每年新增加的劳动适龄人口,也开始减少。”
此外,我国劳动力的供应结构也在变化。“高等教育扩招,使简单劳动力的供给量大大下降,低端劳动力供应下降带来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劳动力总量减少的影响。”彭希哲说。
白皮书显示,2011年专科“蓝领”的起薪增长率达9.6%,超过了本科生的5.2%。“这反映了技术工人的人才缺口。”正略钧策顾问郝碧欣分析道,“2012年,根据各企业人力部门的预测,专科生起薪还会以9.5%的比例增长,仍高于本科生预计的8.7%。”
“除了传统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仍然需要大量劳动力外,内陆和中西部制造业的起飞,也在呼唤更多劳动力。”彭希哲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招工难”与“用工荒”已从沿海蔓延到内陆,在全国参与“争抢”劳动力的情况下,“涨薪”成为多数企业留人的第一反应。
郝碧欣告诉记者,一个白皮书未发布的数据是,2012年,又有近6成受访的制造企业在酝酿“涨薪”。
尽管在彭希哲看来,涨薪只是对中国制造工人工资过低的一种“补偿”,但一些民营制造企业,还是感受到了重压。
“制造业的人力成本,已经到了不能再涨的地步了。”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新光控股集团董事长周晓光曾这样对媒体表示。
“只靠‘涨薪’留人,必然导致企业制造成本增加。”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胡君辰指出。白皮书显示,2011年,制造业的薪酬总额已占到整个营业额的16%。制造业的用工成本超越了能源化工、工程建设与房地产、医疗、交通和贸易,居高科技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