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仅有困难找杨书记,就连路过社区居委会的居民,有事没事总爱去社区看看他,因为杨主任从来不发火,总是和颜悦色地与对方讲政策,化解矛盾。杨振了解到,60岁的保洁员王某来南京3年,一直住在破旧的小平房里,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每月只有几百元的收入。杨振立即帮她申请了社区的救助款,过年过节还给她发一些慰问金。'缓解少数贫困居民的生活压力,是社区最主要的工作,这点主任一定要放在心上。'杨振说。
杨振走进社区后,运用自己的知识专长,创办了很多全市社区工作的'第一':如'网上众议院'、社区'公德榜'、'气象奶奶'和'一刻钟'生活服务圈等,'众议院'是发动居民通过社区的网络讨论版,把自己的意见建议发来;'公德榜'惩恶扬善,带动社区积极向上的环境风尚;'气象奶奶'则是志愿者把天气预报写在黑板上,每天提醒居民带雨具及收放晾晒在外的衣物;'一刻钟'服务圈是发动周围的单位商家,为居民提供无偿或优惠的服务。这些社区工作的首创,本报均先后报道过。杨振去年作为全市大学生社工的唯一代表,在本报品牌栏目'扬子社区行'一百期庆典上亮相。
'作为男人必须考虑到家庭经济,妻子已辞了工作在家照顾9个月大的孩子,我每天又为社区异常琐碎的事忙得焦头烂额。'杨振对家人的照顾很少,这几年来妻子多次劝他放弃。他说,自己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连家庭的日常开销都不能维持,再想想未来不堪重负的教育费用……此外,目前有关部门针对那些对社区做出重大贡献的大学生社工,尚没有制定一系列奖励政策,对社工报考公务员也没加分补偿。杨振说,眼下的事实是,一方面社区急需素质好文化高的年轻人,一方面是严重滞后的社工优惠待遇和政策,加上社区本来就存在的诸多历史遗留问题,依靠他或个别人的力量很难解决。杨振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决定放弃自己当年的理想,正式提出辞职。
'我决定响应国家发展西部的号召,带妻儿去西部创业。那里人才资源严重缺乏,当地的大学生却络绎不绝去南方城市寻求机遇。'当记者告诉杨振,他走了以后,'气象奶奶'罢工了,很多居民仍在打听'杨主任在哪里工作?'听了这些,他叹了口气表示,希望自己的去职能唤起更年轻的社工对自己的追问,换来有关部门对社工待遇的提高。
当年与杨振同时考进社区的8名大学生中,眼下只剩下3个人,其中一对是今年3月结婚的大行宫社区主任郝晴晴和大影壁社区党总支书记顾唯贤(本报3月17日《两大学生社工简朴结婚》报道过),还有一个是梅园社区的魏轶茜,本报也曾于2007年6月7日以《八个大学生社区书记一年走仨,工资太低留不住人》做过报道。
'我们当年招聘的4个男社工,只有小顾还在坚持。'该街道一位与几位大学生社工几乎朝夕相处的公务员说,杨振他们是男人,要养家糊口,靠1000多块工资怎么抵挡?据了解,杨振2007年结婚后就提出过辞职,后在大家的挽留声中又留了下来。为弥补收入的差距,他只有在双休日时发挥专长做做婚庆主持、野外拓展培训等。
公教一村社区居民说,杨书记真的很不错,每周为小区居民安排娱乐节目,哪家遇到什么困难,他也会尽力帮助解决,居民间有纠纷他会迅速到场调解,大家遇上难题都会找'杨书记'。'杨书记离开,我们感到惋惜,但也能理解他的苦衷。'
'杨振辞职我是真的很惋惜。'梅园街道书记张仲金说,街道2006年4月率先在全市公开招聘大学生社工,杨振他们是南京市的第一批。'他们刚来时,我就给他们打过预防针:社区工作是人生的转折点,它提供了提升能力的平台。'但他也承认,眼下南京社工待遇比较低,对于需要养家糊口的男子来说压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