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在我国经济转型、社会整体就业压力非常严峻的形势下出现的社会现象。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660万人。人社部预计, “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如果考虑历年累积的未就业毕业生,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更加庞大。而我国每年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约为1000万人,大学生、农民工两大群体人数渐趋持平。虽然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就业质量,明显要高于农民工,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农民工失业返乡还有一块土地依靠,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社会风险更加严重。
除此之外,从家庭以及个人的角度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紧张,直接威胁了相应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与保障。从高等教育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就业问题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农民工与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有共同点,如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安置、免费开展就业推荐、举办专场招聘会等。然而,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就业问题受知识结构、就业意愿等因素的影响,还可能存在心理、生理、学习成绩等方面的缺陷。因此,大学生就业援助,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要求更高。
我们还要考虑到一点,大学生不工作,很可能是不愿工作,打算考研或出国,退出劳动力市场,变为 “非经济活动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就业援助,首先核定有强烈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大学生、残疾大学生,也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