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农商行登陆A股市场,农商行上市正在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上市,对于农商行而言意义非凡。不仅让农商行在经济凛冬将至时得以补充资本,也可依靠先发优势开疆拓土,拉开与第二梯队的距离,也让更多资产负债表亟待修复的农商行,视上市为标杆,多方努力。但是在哪儿上市却成为了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伴随着经济下行,银行的信用风险凸显,不良资产急剧攀升,不得不加大拨备计提,部分银行拨备覆盖率已经逼近甚至低于监管红线,大量拨备的计提在蚕食银行利润的同时,也给银行的资本性积累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监管部门对拨备覆盖率和资本充足率达不到规定的农村银行有明确的分红限制。根据《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2015年度利润分配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考虑隐形不良后存在拨备缺口、资本充足率未满足过渡期最低监管要求,资本充足率低于9.8%的农村信用社及低于10.5%的农村银行,不得现金分红”。
这一规定,使得农商行在A股或者H股主板上市面临分红难题,甚至导致部分农商行不能兑现对股东的现金分红,影响投资者对农商行的信赖,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引发声誉风险。
此外选择登陆A股还需面临的问题在于,目前排队银行数量过多,主板市场上市要求条件也较高。而选择H股上市,要面临的则是内银股受利率市场化、坏账水平持续上升、地方银行多见政府“影子”等问题,估值偏低;此外在多只内银股赴港上市后,投资者对赴港IPO的小银行(尤其是农商行)的投资意愿不强,影响IPO认购,市场影响力也不能迅速放大。
当然,上述问题对千亿级规模或者经营亮点突出的农商行来说并不是问题,尽早制定上市规划也有利于以上市标准规范银行经营。不过对于中小型农商行来说,进军新三板应该成为重要选择。在新三板上市有利于中小农商行股权优化、可以更广泛筹集资本和引入社会监督。
不过由于金融机构的特殊性,中小型农商行在三板后的流通上会和其他三板市场公司有所不同,股权转让比例和对接转板上不能像其他公司那么随便。因此银监部门对于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在新三板上市持“谨慎支持”态度。
(原标题:农商行上市凶猛:5家农商行IPO过会15家筹备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