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真正的痛点不在于自身的产品质量,也不在于投放的互联网的广告流量环境。
真正的痛点在于没有一个可复制并且可以实际操作的思路,以及对行业的深入理解和如何最优化应用资源。
有些人持不同的意见,如下图所示,几乎每一家广告平台都会用类似eCPM=出价X质量的计算方法告知广告主如何获取高排名或者高曝光。
当然,不同平台的表达的方式可能略有不同,例如某些平台的质量度被称为点击率(预估点击率、CTR、ECTR), eCPM在一些平台被称为广告排名,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个思路,或者是一个套路,但是这个思路或者套路,并不能优化投放效果。
如果把流量的获取和流量的优化比作两个抓手的话,现在大部分人只掌握了获取流量的抓手,而不具备流量优化的抓手。在理想状态下,流量的抓手和优化的抓手都要牢牢的抓住。
例如,投放到搜索引擎上的广告,也就是所谓的SEM有很多优化的思路和方法。SEM的历史相对悠久,经过从业者多年的实践,已经总结出了很多优化的思路和方法,但是这个优化的抓手并不是媒体赋予的,广告媒体带来的只有货量的抓手,所以优化的抓手需要利用实践摸索相应的规律。
2.信息流广告在中国积淀的实践经历和经验不够丰富,进而导致了信息流广告的优化缺乏系统的方式和思路。
首先是媒体对用户的刷新,无论是搜索还是浏览,每当刷新的时候,所用设备上的媒体就会发送一个广告请求到广告系统,在接到广告请求后,广告系统会针对正在服务的广告主进行一次检索,根据不同的广告主设置的每日花费预算的高低进行相应的预分配曝光。
在预分配完毕之后,针对符合曝光条件的广告主进行预估CTR的核算。然后依据广告主的出价乘以预估CTR得出广告排序,进而决定了获得广告流量的多少。
回顾整个逻辑过程的时候,就会发现投放人员或者广告主能够去干预的只有两个环节。
2.广告排序。广告排序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出价,一个是预估C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