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产品基本围绕社交产品展开,且不同程度的依赖了腾讯在社交场景的主场优势,但新上线的音兔有些特别。其本身不带社交属性,没有添加粉丝互动、打赏等功能,更偏向于纯粹的短视频制作工具。
马化腾在今年3月7日提到腾讯正在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社交。
无论是最早的微视,还是腾讯最终在微信里试水短视频,都不难看出,腾讯旗下的短视频摆脱不了社交的影子,都在基于腾讯自己的生态做产品。
拿腾讯最器重的微视来说,上线之初,腾讯除了给足资金支持外,还为其提供了腾讯的社交体系和包括QQ、QQ邮箱、微信登陆等熟人关系链。
今年微信朋友圈对包括快手、抖音、西瓜视频在内的多款短视频,禁止外链直接播放后,腾讯不止一次用其他方式为微视导流。不仅倾斜了大量音乐、游戏、动漫、影视、综艺等资源,还打通了QQ音乐正版曲库,同时还开放了朋友圈的限时推广位。腾讯希望借助自家的强大生态,在短时间内引爆微视。
但即便腾讯在自家最大的流量池微信上屡屡薅羊毛,和抖音相比,微视的用户量和日活等数据,仍旧不在一个层级上。
据QuestMobile提供的2018年3月—8月两款APP月活用户数对比图看,抖音的月活均在亿级以上,微视最多的一个月月活也仅为4940万。
业内人士对寻找中国创客表示,腾讯旗下的短视频虽然像抖音,但却没有一款成为下一款抖音的原因,在于腾讯内部缺少稳定的流量支持。比如号称十亿流量池的微信,虽然流量可观,但引流效果不佳,外部应用很难单纯借助微信来达到短时期的流量爆发。
换句话说,即便有腾讯生态这个“大腿”可以抱,但在过去两年,十余款产品上线,腾讯依旧没有一款足以引爆市场的现象级产品。
另一方面原因,也出在腾讯内部,比如团队。一位熟悉腾讯的产品经理告诉寻找中国创客,微视团队,大多数员工在70-80后的年龄段,对于做出适应Z世代(96后)年轻人的产品是项挑战。一位微视早期的运营人员也证实了这一点,一开始,微视甚至都没有滤镜功能。
针对以上提到的第一点原因,一位熟悉腾讯的产品经理表示,腾讯内部最近一段时期明确强调,不要以腾讯的名义去做短视频,同时尽量不要依赖腾讯过去的社交关系网络推进新产品运营。
一位在多家知名媒体开设专栏的产品经理,试图向记者解释原因,他提到大厂的品牌是优势,同时也是软肋。大厂砸了大量资源推广,最后产品没有在市场上砸出水花,本身对大厂品牌也是一种伤害。同时大厂的温室效应也是一种弊端,即使腾讯内部常用赛马机制,但缺乏创新引领下的产品,只靠资本或者只靠数量,都未必能最终如愿。
音兔就是在这样的场景里诞生,腾讯开始基于不同的打法开发新产品。
“以前觉得有腾讯背书的产品更容易推广,现在他们则更想脱离腾讯的社交关系网,独立做一款被大众喜欢的产品。“一位接近腾讯的产品经理告诉寻找中国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