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条 储蓄国债(电子式)发行额度分配方式为:
(一)发行开始前,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发行通知规定,将当期储蓄国债(电子式)的最大发行额的全部或部分,作为基本代销额度,按照各承销团成员基本代销额度比例分配给承销团成员。其余发行额度作为机动代销额度在发行期内供各承销团成员抓取。
(二)发行期内,承销团成员可于每日8:30-16:30通过与财政部储蓄国债(电子式)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国债系统)联网方式申请抓取机动代销额度。承销团成员申请机动代销额度的单笔上限为自身当期国债基本代销额度的10%,同一期国债两次申请时间间隔不少于1分钟。国债系统按照接收时间优先原则处理机动代销额度抓取申请,并向承销团成员反馈处理结果。对于符合规定的抓取申请,如财政部未分配机动代销额度大于承销团成员申请抓取额,按该承销团成员申请额向其分配;如财政部未分配机动代销额度小于或等于承销团成员申请抓取额,将未分配机动代销额度全部分配给该承销团成员。
(三)发行期每日日终,如承销团成员当日实际销售量大于日初剩余基本代销额度,应将剩余发行额度全部退回财政部;如承销团成员当日实际销售量小于或等于日初剩余基本代销额度,应将当日抓取机动代销额度全部退回财政部。
第十条 储蓄国债(电子式)发行期内,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有权调减销售进度缓慢的承销团成员剩余基本代销额度,调减出的发行额度纳入未分配机动代销额度,于调整日次日起供承销团成员抓取。具体调整方式为:
(一)定期调整。国债发行通知中规定基本代销额度统一调整日期。调整日次日营业开始前,各承销团成员应在其业务系统中,将其剩余基本代销额度调减为零;国债登记公司在国债系统中将各承销团成员基本代销额度调减为零,并等额调增未分配机动代销额度。
(二)不定期调整。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各承销团成员销售情况,决定调减部分承销团成员剩余基本代销额度的日期和比例,并通知被调减的承销团成员和国债登记公司。具体调减数额为调整日日终承销团成员剩余基本代销额度与上述比例的乘积,计算结果按万元为单位取整,尾数舍去。调整日次日营业开始前,被调减的承销团成员应在其业务系统中,如数调减其基本代销额度;国债登记公司在国债系统中如数调减承销团成员基本代销额度,并等额调增未分配机动代销额度。
第十一条 除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调减承销团成员基本代销额度而退回的发行额度外,承销团成员当日退回的某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发行额度,不得超过其当期国债基本代销额度的7%。如发行期内承销团成员首次发生退回某期国债发行额度超限,国债系统将停止受理该承销团成员次日当期国债机动代销额度抓取申请;如累计两次发生退回某期国债发行额度超限,国债系统于第二次超限的次日起不再受理该承销团成员当期国债机动代销额度抓取申请。
第十二条 发行期内,如承销团成员因自身原因导致某期储蓄国债(电子式)账务总量数据核查未通过,次日应停止销售该期国债,并会同国债登记公司查找原因,直至总量数据核查通过方可恢复销售。
如承销团成员因自身原因导致某期储蓄国债(电子式)账务仅总量数据通过核查,明细数据核查未通过,次日应会同国债登记公司查找原因并更正数据;次日该明细数据核查仍未通过的,第3日起暂停该成员该期国债机动代销额度抓取资格,直至明细数据核查通过后恢复抓取。
第十三条 发行期内如发生基本代销额度调整,各承销团成员在执行第九条第二项和第十一条时,当期国债基本代销额度仍按初始分配值计算。
第十四条 储蓄国债(电子式)发行期结束后,各承销团成员与国债登记公司核对账务无误后,将未售出的发行额度调减为零或做停止销售处理;国债登记公司在国债系统中将当期国债未售出的发行额度注销。
第十五条 如储蓄国债(电子式)因遇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金融机构同期限存款基准利率取消发行,各承销团成员于调整生效日营业开始前,在其业务系统中将已分配的基本代销额度调减为零或做停止销售处理;国债登记公司在国债系统中将当期国债发行额度注销。如储蓄国债(电子式)因遇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金融机构同期限存款基准利率停止发行,各承销团成员与国债登记公司核对账务无误后,于调整生效日营业开始前将未售出的额度调减为零或做停止销售处理,国债登记公司在国债系统中将当期国债未售出的发行额度注销。
第十六条 如承销团成员发生超计划销售、盗用储蓄国债名义发售债券或揽储、发布关于储蓄国债的虚假信息等影响国债信誉的违规事件,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停止其后续三次发行的储蓄国债(电子式)机动代销额度抓取资格;造成严重后果的,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按照《2012-2014年储蓄国债承销主协议》有关约定,通知其退出储蓄国债承销团。
第十七条 储蓄国债(电子式)基本代销额度比例调整方法为:
新基本代销额度比例如有尾数,四舍五入后以百分数为单位保留1位小数。如四舍五入后不足0.1%,按照0.1%计算。